你好!黄连素(berberine,Ber)又名小檗碱,是自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的根状茎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Ber属异喹啉类生物碱,化学结构有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种,其结构中的季铵氮为整个分子的碱性中心,可以形成盐酸盐和硫酸盐.黄连素在临床中一直作为非处方药用于治疗腹泻,但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素具有显著的抗心力衰竭,抗心律失常,降低胆固醇,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改善胰岛素抵抗,抗血小板,抗炎等作用,因而在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将可能有广泛,重要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重视.现将最近国内外关于黄连素在以上方面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综述于下,以促进对黄连素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抗心力衰竭
在一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中证实,在ACEI,地高辛,利尿剂和硝酸盐制剂,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联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素(1.2~2 g/d)治疗慢性心力衰竭79例,与对照组77例相比,黄连素治疗8周可以进一步显著改善心衰症状,6 min步行测试,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早搏的频率和复杂性.进一步平均跟踪观察24个月,证实黄连素组与对照组分别有7例患者和12例死亡[1].这项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证实黄连素在目前国际公认药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础上还能进一步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并进一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死率,并且没有发现黄连素致心律失常和明显的副作用,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
离子通道阻滞
很早就在动物模型中证实黄连素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黄连素可以延长蒲肯野和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间和有效不应期,也有研究显示黄连素可以阻断荷兰猪的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内向整流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2],因此有人认为黄连素属于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最近研究显示黄连素可以选择性阻断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的hERG(human ether-a-go-go related gene)通道,而对慢速延迟整流钾电流KCNQ1/KCNE1没有阻断作用,并且hERG通道的中央腔处的V625,Y652和F656位点是黄连素的结合位点[3].也有研究证实黄连素对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延迟整流钾电流有阻断作用[4].最近研究认为KCNC3基因的突变导致钾通道过早开放,关闭过迟或导致钾通道功能丧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发病机制有关,并且认为钾离子通道异常可能与Alzheimer病和Parkinson病的发病相关[5].这也似乎暗示黄连素可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抑制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以及抑制细胞内钙库中钙离子的释放,说明黄连素具有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6].并且其他研究也证实黄连素同样也对心肌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内自由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因此黄连素对心肌动作电位,血小板聚集以及血管舒张都有影响,而心肌和神经元内的钙超载也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
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当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热点,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由于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从静息状态转入增殖状态,迁移到血管内层,虽然一方面促进了血管损伤的修复,但是也导致了血管再狭窄.研究如何防治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通常通过口服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秋水仙碱,长春仙碱,紫杉醇等或置入带有以上药物的洗脱支架防治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血管再狭窄,但是由于以上药物的毒性和口服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以上药物的使用.黄连素具有一定的抗肿瘤和阻断细胞周期的作用,使人联想到黄连素是否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最近研究显示黄连素和黄连碱可以通过加速蛋白酶体介导的细胞周期蛋白D1降解,而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停留在G0/G1期,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血管再狭窄[11].进一步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通过抑制1-磷酸肌醇-3激酶(Akt) 信号通路,而不是通过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抑制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Ⅱ和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且在球囊扩张导致颈动脉损伤的动物模型中也证实黄连素可以显著减少新生内膜与血管中层比率达25%,可以显著抑制球囊成行术后的再狭窄[12].但最近的一项离体机械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实验中却认为,黄连素可能通过显著抑制细胞分裂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和其下游靶蛋白(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Egr-1,c-fos,细胞周期蛋白D1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的表达,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13].以上实验研究证实黄连素可以显著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因此可能对预防经皮冠脉球囊扩张术,冠脉和脑血管内支架置入后的血管再狭窄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目前黄连素究竟通过哪个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和迁移还不清楚,黄连素也可能是通过多个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且黄连素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的临床疗效也有待证实.再针对抗炎治疗可能对老年斑清除不利.我们可能应该改变治疗Alzheimer病的临床思路.黄连素由于具有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吞噬作用而可能对Alzheimer病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疗价值,非常值得进一步研究.黄连素是一种结构明确,来源广泛,临床使用非常安全的中药单体,并且药理作用确实可靠,机制非常多样,独特,但对黄连素的药理机制了解不够全面,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黄连素口服吸收率很低,实验研究的结果并不能完全真实反映临床应用的结果,这是要注意的地方.以上只是总结了最近几年黄连素的部分药理研究结果,并探讨了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Alzheimer病方面的应用前景.但是我国目前的双黄连注射液不是很稳定,副作用比较多见,希望慎用.谢谢!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