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是交替性的,早晚重,严重时每天发作十几次,常年都这样.病人还有常年唇干起皮(唇色有时很红),大便常年干燥,入厕时间久,有时有便意但大便不出.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苍耳桂枝汤,(苍耳子(炒)9g ,辛夷花(包煎)9g ,白芷9g,薄荷6g,桂枝9g,防风9g,党参12g,黄芪15g,白术9g ,灸甘草6g),吃了20剂以后感觉有点效果,鼻塞没了,还其他症状还有,感觉时常反复.现在又加了蝉蜕9g配了5付药,刚吃了两天,今天感觉症状又严重了.请教专家吃这些药是否对症?是否还需要加别的中草药或者是换别的方子?谢谢了!
发病时间:2003年
化验检查结果:对螨虫,灰尘,皮毛什么的过敏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曾用过外用药喷剂之类的,如辅舒良喷剂
过敏性鼻炎物疗法: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包括息斯敏,克敏等,色甘酸钠酮替芬,类固醇激素多局部应用,效果较好者如伯克钠,雷诺考特等. 局部治疗可用微波,激光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部分有效.最新治疗包括等离子治疗等.可遵医嘱具体治疗.
,(苍耳子(炒)15g ,辛夷花(包煎)15g ,白芷20g,薄荷15g,桂枝15g,防风30g,党参50g,黄芪75g,白术15g ,生甘草25g),
水煎服.帮你改下,这样吃,作用强.
本病不要是过敏性鼻炎,科试用过敏煎房用柴胡、五味子、白术、甘草等
以上是对“请问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好,建议您试着换一下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我本人有成功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成功案例,由于是网络可能不能为您去针灸治疗,但是我把我的一些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内容发送给您,希望能对您的病情有所帮助.
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报道,首见于1957年.在50年代有多篇临床资料.六,七十年代各地亦有这方面的观察文章发表,除用针刺疗法外,尚有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法.近十余年来,针灸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多种穴位刺激之法,包括指针,光针,灸法(艾灸,冷灸),耳穴压丸,耳针等,都被应用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病例,有的论文一次就报告500例以上病例的观察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规律.此外,日本医者用针灸及良导络法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取得较好的效果.
【治疗】
(一) 冷灸(之一)
1.取穴
主穴:分三组.(1)大杼,膏肓;(2)风门,脾俞;(3)肺俞,肾俞.
2.治法
灸药制备:分二组.(1)按白芥子50%,细辛30%,甘遂20%的比例称取药物,共研细末,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1cm大小的药饼备用.临用时,先将麝香少许撒于药饼面上.(2)藿香,白芥子,细辛各占20%,甘遂,白芷各占15%,元胡占10%.上药共为细末,加冰片,麝香少许,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备用.
于每年初伏,二伏,三伏进行治疗.每次选一组穴.药饼任选取一种.贴敷时,用4cm2大的胶布,将药饼贴于穴位上.可敷贴1小时~3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宜提前将药饼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部份病人贴药后出现水疱,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盖上消毒敷料.上述三组穴位,轮流选用,3次为一疗程,每年完成一疗程.本法孕妇及实热症明显者慎用.
3.疗效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痊愈:贴药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观察1年未见复发;有效:贴药后症状及体征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无效: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
共治1556例,临床痊愈418例,有效1008例,无效130例,总有效率为92.0%[3,22].
(二) 冷灸(之二)
1.取穴
主穴:印堂,大椎.
配穴:内关,外关.
2.治法
灸药制备:有二法.(1)斑蝥一味(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生用,去头,翅研末,亦可炒酥研末过筛,装瓶备用.(2)斑蝥20g,研末,用95%酒精浸泡过滤,制成10%的斑蝥浸出液,备用.上法任取一种.
应用第一种灸药,一般仅取印堂穴,效不佳时改用内关穴.令病人取仰坐或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待干燥后,用一块1cm见方之胶布,中间剪一黄豆大小孔,贴在穴位上.以斑蝥粉适量,加水,蜂密,醋调为糊状(不宜太稀,以免流溢他处),将药物直接涂于小孔内的皮肤上.亦可用干斑蝥粉置于孔内.然后再取 1cm×1cm之胶布覆盖在原胶布上.24小时后去掉.第二种灸药,可主穴全取,效不显时可主配穴同取.用5mm2 园形滤纸浸足10%的斑蝥浸出液,帖敷穴区1小时~2小时后去掉.上述二法,均每周1次.注意:斑蝥为剧毒药品,有强烈发泡作用,外贴面积不宜过大,尤其不可误入眼内.贴后出现水疱,小者不须处理,多于2日~3日后自然吸收;大者用消毒针穿刺后涂以龙胆紫药水.
3.疗效
共治数百例,有疗效统计的443例,其有效率为89.5%~97.1%[4,5,21].并发现 治疗后血清IgE,鼻粘膜激发试验明显降低[21].
(三) 针灸
1.取穴
主穴:印堂,鼻通.
配穴:百会,迎香,合谷,风池.
鼻通穴位置: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本穴又名鼻穿,上迎香.
2.治法
主穴为主,酌加配穴1~2穴.印堂穴用1.5寸30号毫针,以提捏法进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鼻通穴,以1寸30号毫针,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朝向印堂方向沿皮斜透刺,至鼻腔有发胀感为宜.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百会穴用艾卷作雀啄灸,灸15分钟~20分钟.余配穴得气后,施平补平泻之法,继而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持续30分钟.上述方法,针刺每日1次,灸疗日可2次.10天为一疗程.
3.疗效
以上法共治160例,临床痊愈105例,显效28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5%[6~8].
(四) 穴位激光照射
1.取穴
主穴:迎香,合谷,足三里,风池.
配穴:流涕加上星,鼻塞加鼻通,嗅觉减退加通天.
2.治法
以主穴为主,每次取2~3穴,据症加配穴.以氦-氖激光仪照射,波长为632.8nm,出功率5mV,照射方向可与传统针刺方向一致,如迎香穴以患者平卧时,与水平面成45°~55°为宜,风池穴向对侧眼,合谷,足三里取垂直方向.光斑直径1.5mm~2mm.一般每穴照射4分钟~5分钟.每日1 次,10~12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141例,结果临床痊愈72例,显效13例,有效40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8.7%[9~11].
(五) 指针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鼻通,合谷;(2)迎香,少商.
配穴:前额痛加阳白,攒竹,上星,百会;目眶痛加鱼腰,睛明,印堂;偏头痛加太阳,头维,率谷;流黄涕加风池,曲池.
2.治法
主穴为主,每次取一组穴,两组交替应用 .配穴据症而加.一般指针法为先取面部穴,再取上肢穴.用一手拇指偏峰切穴位,先轻切之,逐渐加压,治法中适当加指颤动作,最后逐渐减压结束治疗.
取面部穴治疗时,令病人取仰卧位,医生位于病人之右侧,以右手拇指桡侧缘(预先敷以脱脂棉,防止切伤病人皮肤),切按选定的穴位.切按时,拇指伸直,其他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逐渐向下用力,使局部产生酸,胀等得气感.上肢穴位治法为用双手拇指指腹(或偏峰)上敷脱指棉,切按在选定的穴位上,缓缓用力切按,使病人得气,产生酸胀感.上述每个穴位,均需切按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停治一月,再巩固治疗5次.
3.疗效
共以本法治疗600例,结果痊愈432例,显效110例,有效4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8.2%[12,18]
(六) 耳穴压丸
1.取穴
主穴:内鼻,外鼻.
配穴:咽喉,肺,肾上腺,内分泌.
2.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1~2个配穴.以王不留籽或磁珠(磁场强度380高斯),置于0.7cm×0.7cm见方的胶布上,贴压于预先消过毒的耳穴上.每次贴一侧耳.贴完后即行按压,直至耳廓充血.嘱患者自行按压,每日3次以上,力度适中,每次按压30次.3日~4日换贴1次,两耳交替进行.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停治3天.
3.疗效
共治97例,临床痊愈44例,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3例,其总有效率为96.9%[13,14].
(七) 耳针
1.取穴
主穴:分二组.(1)肺,肾上腺,内鼻;(2)肾,内分泌,皮质下.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用28~30号5分毫针针刺.在穴区探得敏感点后作好标记,进行严格消毒,然后予以针刺,双侧均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7~10次为一疗程.
3.疗效
共治25例,临床痊愈20例,有效4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15].
本法经3月至6年随访,尚有一定远期疗效.
(八) 艾灸
1.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1)大椎,肺俞;(2)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
配穴:脾虚加脾俞;肾虚加肾俞.
2.治法
主穴每次取1组,先用艾条灸法.令患者取仰卧位,两手平放,两眼微闭,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医者将点燃之纯艾卷对准穴位熏烤,并将艾卷上,下移动.其距离以患者能忍耐,感舒适为宜.施灸时间30分钟~40分钟,局部应出现红晕.然后取灸药(取苍耳子,辛夷花,徐长卿,细辛,甘遂,沉香,肉桂各等量研细末和匀)适量,用新鲜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为1cm的圆饼贴于各穴,上盖敷料,并用胶布固定24小时取下.第一疗程,每隔10天灸贴1次,共3次.第二疗程每隔一月贴1次,亦为3次.一般治二个疗程.
亦可用隔姜灸法:取直径2cm~3cm,厚约0.2cm~0.3cm的新鲜老姜片中间剌数孔,并置于所选穴区,上放艾炷施灸,每穴3 壮,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 次,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日~3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119例,结果痊愈30例,显效37例,有效43例,无效9例,其总有效率为92.4%[16,17].
(九) 穴位敷贴
1.取穴
主穴:肺俞,风门,膈俞,大杼,脾俞,肾俞 .
2.治法
敷药制备:藿香,白芥子,细辛各占20%,甘遂,白芷各占15%,元胡占10%.上药共为细末,加冰片和麝香少许,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备用.
患者取坐位,头部稍低,穴位常规消毒后以皮肤针叩剌至微出血,然后将上药贴敷到穴区,24小时后取下.10天1次,3次为一疗程.治疗期间禁食生冷腥辣,注意保暖.
3.疗效
共治1000例,结果临床控制360例,显效390例,有效210例,无效40例.总有效率96%[19].
这些针灸疗法请您不要自己操作,最好是请专门的针灸医生来为您治疗.
温馨提示:
过敏性鼻炎的最根本保健措施是了解引起自己过敏性的物质,即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它。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