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可以去查查大便常规,明确是消化不良还是感染所致,孩子太小,不可盲目用药.
腹泻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如果不出现脱水,可以逐渐经过良好的护理自愈.记住以下几点腹泻的治疗原则:继续进食,预防脱水,治疗脱水,合理用药.
秋季腹泻的护理主要是饮食调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呕吐或者频繁腹泻而禁食,俗称空肚.因为孩子本来就因为腹泻丢失了很多水分,有病时又需要能量,禁食会促进脱水的发生,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延长疾病的康复时间.一些老人甚至一些老医生至今还会建议家长禁食,这是错误的,是20年前的老观念,在九十年代就已经被纠正了.但是有病时孩子消化功能确实有所下降,所以食物要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喂母乳的孩子可以继续哺乳,注意少量多次,每次吃六--八成饱就行了,并要暂停辅食.如果吐了,只要想吃,过一会儿可以再喂.奶粉喂养的孩子可以将奶粉冲的稀一点,也要少量多次.吃饭的孩子以稀粥,面条,蛋糕,米粉为主,注意补充水分.
为预防脱水,腹泻的孩子要喂足够的水分.可以口服糖盐水,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喝米汤加盐口服液,口感好,又补肚减少腹泻次数.具体作法是:用新小米熬粥,要多熬一会儿,取上面的米油不要小米,一碗汤(500ml或者说1斤)加1.75克食盐(约一啤酒瓶盖的一半),搅匀了分次喝了,能喝多少喝多少.合适的标准是孩子尿量较多,口唇湿润.
一旦孩子不能进食,大便量太多,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脱水症状,就要到医院就诊
1.及时取宝宝的大便去医院查化验,查明原因.引起腹泻的原因有多种,不能凭感觉断定宝宝就是患秋季腹泻,应依靠医生的帮助加以辨别;2.如果宝宝腹泻一天超过8次,或虽次数不多,但大便量比平时多出两三倍,或排出的全是水,呈喷射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3.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抗菌素治疗没有效果,所以不要动辄使用抗菌素,治疗的关键是补液;4.如果宝宝腹泻加呕吐,不能补充口服补液盐,或尽管不呕吐,但宝宝就是不喝补液,也要及时带宝宝去医院;5.宝宝腹泻时,要及时把排泄物处理干净,这很重要.6.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购买口服补液盐.在疾病初期,使用口服补液盐,配合其他治疗,不但解除了宝宝的痛苦,还避免住院,节约开支;7.如果宝宝呕吐或喂水后就吐,就不能强迫宝宝喝水,更不能认为喂进了补液盐就不会出问题..宝宝丢失的液体要比补充的液体明显增多,就必须及时看医生.
坚持每天给宝宝用一些有功效婴儿按摩乳(例如:欧润芙婴儿按摩乳),从肚脐开始,按顺时针螺旋向外按摩,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每天坚持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很快吃奶呕吐,拉奶瓣及肚胀现象就消失了.用物理方法促进宝宝消化,比用吃药的方法好.药能不吃尽量不吃,是药三分毒
以上是对“我的宝宝老拉肚子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您好 拉肚子 一般考虑两种可能性 一是消化不好 再就是考虑消化不好 建议去医院检查看看 化验大便看看 是否消化不好 还是肠炎 如果是消化不好 建议吃点益生菌 吃点常乐康或妈咪爱 配合思密达 观察看看 注意饮食 吃母乳的注意少吃凉食及不好消化的饮食 如果是炎症 可以吃点抗生素 头孢类不过敏的话 可以吃的头孢克肟 配合思密达 观察看看 注意卫生
你好,小儿腹泻是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功能紊乱综合证,多发于夏秋季节,有时也称"秋季腹泻".小儿腹泻的病因包括:易感因素,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小儿腹泻的治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饮食要求:适当减少进食,饮食易消化,给予足够的液体防止脱水.
2, 控制感染:细菌性肠炎可根据致病菌选用抗菌药,常用氨卞青霉素,庆大霉素等.病毒性肠炎一般不需用抗菌药.
3, 应用乳酪乳酸杆菌制剂(如强力霉生),使该菌在肠道繁殖以抑制大肠杆菌,有较好效果而无副作用,并可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4, 微生态疗法: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多用回春生,妈咪爱等.
5, 中药:轻症可用保和丸,重症可用葛根耳连汤,营养不良久泻不愈可用参茅白术散
6, 外用贴剂:使用丁桂儿脐贴等治疗腹泻的贴剂,对婴幼儿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常见多发性消化道疾病. 治疗本病宜分辩寒热,审查虚实,消导固涩,调理脾胃,析因论治,增强疗效. 1:敷脐疗法 处方:吴茱萸80克,苍术70克,肉桂,枯矾各30克,白胡椒20克. 用法:药研细末,每取5~7克,加陈醋适量调成糊状,涂敷脐部,伤湿膏固定,日换1次,5次为1疗程. 疗效:治单纯性腹泻,敷药1~2疗程,有效率达98.8% 2:穴位贴药疗法 处方,:苍术,吴茱萸各15克,丁香3克,胡椒1克 用法:药研细末,加香油适量调和,贴敷神阙穴,纱布固定,日换1次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