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曲张暴起,有血栓
发病时间:3年
化验检查结果:瓣膜不全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该看啥科室,咋样看,花费多少
病情分析:
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主要特点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像蚯蚓一样,弯弯曲曲,疙疙瘩瘩.根据统计,台湾约有25~40%女性,20%的男性患有静脉曲张的现象.老师,外科医师,护士,发型师,专柜小姐,厨师,餐厅服务员等需长时间站立的职业皆是高危险群.此外静脉曲张和遗传,口服避孕药及怀孕也有相关.由于过去对静脉曲张没有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只是近些年来国外把静脉曲张这种现象标准定位“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症.但无论是在药房还是在医院,没有一种药物明确标明治疗“静脉曲张”.因而,人们普遍认为“静脉曲张药物很难起到作用,只有最后依靠手术”.但是我们仍可藉由保守治疗(如使用弹性袜,运动,饮食及生活作息的改变)来预防静脉曲张的范围扩大及减轻其症状.走路,游泳,脚踏车等较缓和的运动,除能改善循环外,还能降低新的静脉曲张发生的速率.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饮食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在日常生活方面,则应控制体重,避免服用避孕药,避免穿著过紧的衣物及高跟鞋,跷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睡前将腿抬高一段时间,睡觉时可侧睡左边以降低骨盆腔静脉的压力.抽烟会使得血压升高及动,静脉受损,静脉曲张的病人应立即戒烟.
指导意见:
静脉曲张的治疗
压迫治疗法:使用弹性袜,利用外在的压力来减少运动时产生的水肿.理论上说,弹性袜的压力,在足踝部最大,往上逐渐减少其压力.通常最好能穿至大腿的弹性袜.弹性袜最好是在清晨尚未起床时穿著,一直到夜间上床后再脱掉.如果病患已因静脉高压而产生腿部溃疡,则应尊重医师的指导服用抗生素和利尿剂并辅以特殊卫材治疗.
硬化剂治疗:将高张性溶液(如高浓度盐水或硬化剂)注射到曲张的静脉,破坏血管内膜,使其封愈后消失.但仅能治疗小的曲张血管,且治疗中可能会有剧痛,色素沉淀,甚至发炎,红肿,溃烂等后遗症,且有容易复发及复发后难以处理的问题,所以仅适用于少数患者.
血管外雷射或脉冲光:和去除斑点的雷射美容原理一样,优点是只需局部麻醉,治疗时间短,疼痛低,伤口相当小,不会留下难看疤痕,可立刻行走.但只针对微细的蜘蛛状静脉曲张,要自费且需数次疗程才有效.
外科抽除手术:在腹股沟做切口,切断结扎或抽出大隐静脉,需要半身或全身麻醉,需住院2-3天.若静脉曲张太厉害时,可能需要数个小伤口,一段段的抽除曲张静脉.治疗完整但有皮下瘀青及伤口较疼痛的缺点.
血管内烧灼治疗:在膝盖或足踝内侧做小切口,放入极细的导管,用高频波(或称射频)或雷射光束烧灼,阻断曲张的静脉血流.单纯的血管内烧灼治疗手术有可在局部麻醉情况下进行,不必住院,疤痕与疼痛较少,治疗后绑上弹绷就可走动回家,成功率高等优点.不过健保不给付,需自费,且大多数病患可能不仅单以此法即可解决,需辅以其他方式如微创静脉曲张旋切系统才可有较完整的治疗.
微创静脉曲张旋切内视镜系统:使用内视镜及抽吸旋切方式将蚯蚓般的静脉绞碎吸出,伤口比传统手术小,较美观,但有麻醉及住院需要且耗材需自费.
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静脉EVLT技术):应用半导体激光传导的特性,将细细的光导纤维穿刺进入血管内,通过传导激光,从而达到精确损毁血管内膜,使静脉纤维化达到血管闭合的目的,迄今为止,EVLT激光治疗术是治疗静脉曲张损伤最小,操作最简便,方法最安全,名副其实的微创技术.
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就是通过口服药物,通过正常循环直达静脉血管的专业药物.这些药物的特点就是它的靶向吸收器官组织就是静脉血管,和普通的扩张血管药物或活血化瘀的药物不一样,例如:符瑞曲克芦丁颗粒,是目前静脉曲张国家正式批准专门用于静脉曲张的高科技正规药物.也是国内唯一的静脉曲张药品(可到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本例仅供参考).
生活护理:
1.避免长时间站或坐,应经常让腿做抬高,放下的运动.可能的话,最好能小走一番.
2.经常抬高双腿,高于心脏水平,并维持膝盖弯曲,以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3.避免经常提超过10千克的重物.
4.保持正常体重,以免因超重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每晚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况.
6.戒烟.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避免受伤.
8. 如腿部皮肤比较干燥,应遵医嘱涂药.
9. 晚上睡觉时,将腿垫高约15厘米.
10.养成每天穿着医用弹力袜,运动腿部1小时的习惯,散步,快走,骑自行车,跑步皆可.小腿静脉压过高的人,应在每天起床后,就穿上弹力袜,晚上睡觉时再脱下.
温馨提示:
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行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