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你好,气结血瘀
1,主证
积块增大,按之觉硬,痛而不移,或时有寒热,形体日渐消瘦,体倦乏力,或饮食减少,大便溏薄,女子或见月事不下,面色不华,舌青紫,脉弦滑.
2.证候分析
积成日久,气结不行,脉络阻滞,血瘀日甚,故积块增大而变硬,痛处不移.
气结血瘀,营卫失和,故时有寒热往来.
气机不利,血瘀成积,渐致血少气衰,中气不足,脾失健运,则纳少便溏.
水谷精微不能充养肌肤,所以形体日益消瘦,体倦,面色不华.
舌青紫为瘀.脉弦滑,为血虚肝旺之象.
女子如积在胞宫,则月事不下,亦有因血衰而经闭的.
指导意见:
治疗
通瘀行气,兼调脾胃,攻补兼施.
方药
膈下逐瘀汤.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五灵脂,赤芍等活血化瘀,并有香附,乌药,延胡入血行气以止痛,使气行则血行,以助去瘀之力;并可加入川楝子,三棱,莪术之类.
如积块坚硬作痛,可合用《金匮》鳖甲煎丸以化瘀软坚.
以上二方,可与六君子汤间服,以补益脾胃之气,为攻补兼施之法.
生活护理:
附方:
一,[膈下逐瘀汤]
1,组成:
五灵脂(炒)9g,当归9g,川芎6g,桃仁(研如泥)9g,丹皮6g,赤芍6g,乌药6g,延胡索3g,甘草9g,香附3g,红花9g,枳壳5g.
2,[用法]
水煎服.
3,[功用]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4,[主治]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气滞血瘀体质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与情绪,饮食,年龄,环境,疾病等诸多因素有关.例如:
(1)情绪抑郁,紧张,性格内向,有不顺心的事都埋在心里,郁结日久,影响气血运行;
(2)嗜食油腻,甜食,血脂过高,或饮食过咸,或饮水不足,均能使血液过分黏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3)气虚,阳虚体质,推动功能减退,导致气血运行迟缓或瘀积;
(4)生活环境寒冷,血管长期痉挛,血行迟缓或凝滞于微血管;
(5)缺少运动锻炼,心肌收缩力减弱,气血运行迟缓;
(6)近代研究发现,各种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组织郁血,水肿,粘连,或病理产物停积于局部,影响气血运行.
病情分析:
治疗气滞血瘀,可选用行气化瘀的中药,或在活血化瘀的中药中适当配伍一些行气的中药.
指导意见:
行气活血的中药有: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等.
生活护理:
活血化瘀之类药易耗血动血,凡妇女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证无瘀血现象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