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服用美多巴药物后四肢几乎瘫患
发病时间:20091119
化验检查结果:没有化验结果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症状还可以,生活能自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医治
病情分析: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在60岁以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最早系统描述该病的是英国的内科医生詹母帕金森,当时还不知道该病应该归入哪一类疾病,称该病为“震颤麻痹”.这个名称在我国旧的教科书中也是这样的,至今仍有一些非专科医生在使用这个名称.后来,人们对该病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观察,发现除了震颤外,尚有肌肉僵直,写字越写越小等其它症状,但是四肢的肌肉的力量并没有受损,认为称麻痹并不合适,所以建议将该病命名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人体的什么部位发生了病变?帕金森病的病变部位在人脑的一个叫中脑的部位.该处有一群神经细胞,叫做黑质神经元,它们合成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其神经纤维投射到大脑的其它一些区域,如纹状体,对大脑的运动功能进行调控.当这些黑质神经元变性死亡至80%以上时,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便减少到不能维持调节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便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从右侧图片可以看出,正常人中脑有一条狭长的黑色素沉着部位,那便是正常数量的黑质神经元聚集的部位.而在帕金森病人中脑的相应部位则颜色浅淡,这是黑质神经元减少的缘故.
帕金森综合症,又称震颤麻痹,是发生于中年以上成人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疾病.原发性震颤麻痹的病因尚水明了,10%左右的病人有家族史;部分患者可因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一氧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血平,酚噻嗪类药物中毒及抗忧郁剂(甲胺氧化酶抑制剂等)作用等都可引起类似帕金森病的表现帕金森综合征.
该病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表现有:
(1)姿势与步态 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 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困难).
(5)其他 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有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胆碱能功能,用法如下:
指导意见:
由于该病与脑组织中多巴胺含量减少,乙酰胆碱功能相对亢进有关,故应补充多巴胺含量和降低胆碱能功能,用法如下:
(1)多巴胺替代治疗 选用左旋多巴,开始500毫克/天,分2次饭后口服,以后每隔3-5天增加250-500毫克/天,直到获得最大疗效且副作用尚轻为度.一般最适宜剂量为2-4.5克/天,最大剂量不应超过5克/天;金刚烷胺适用于较轻病例,可服100毫克,1日3次.
(2)抗胆碱能药物 常用安坦2-4毫克,1日3次;东莨菪碱0.2-0.4毫克,1日3次;开马君5-10毫克,1日3次.
(3)头针疗法 取两侧舞蹈震颤区及运动区,每天1次,5次为一疗程,间隔3-5天后可重复一个疗程.
(4)其他若药物无效,一般情况好,且是以单侧症状为主的年轻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生活护理:
现在还没有一种仪器或化验检查可以诊断帕金森病,在临床上医生让患者进行的一些检查,如脑的CT扫描或者核磁共振成像,主要是为了排除其他一些能导致帕金森病综合征的疾病.
帕金森综合症往往有明确的病因.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在北方煤气中毒较多见.患者多有中毒的急性病史,以后逐渐出现弥漫性脑损害的征象,包括全身强直和轻度的震颤.
(2)感染: 脑炎后可出现本综合症,如甲型脑炎,多在痊愈后有数年潜伏期, 逐渐出现严重而持久的PD综合症.其它脑炎,一般在急性期出现,但多数症状较轻, 短暂.
(3)药物: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如酚噻嗪类和丁酰类药物能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停药后可完全消失.
(4)脑动脉硬化:因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干和基底节发生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影响到黑质多巴胺纹状体通路时可出现本综合症.但该类患者多伴有假性球麻痹,腱反射亢进,病理症阳性,常合并明显痴呆.
病情分析: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震颤是指头及四肢颤动,振摇,麻痹是指肢体某一部分或全部肢体不能自主运动.其得名是因为一个名为帕金森的英国医生首先描述了这些症状,包括运动障碍,震颤和肌肉僵直.一般在50~65岁开始发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60岁发病率约为1‰,70岁发病率达3‰~5‰,我国目前大概有170多万人患有这种疾病.目前资料显示,帕金森氏病发病人群中男性稍高于女性,迄今为止对本病的治疗均为对症治疗,尚无根治方法可以使变性的神经细胞恢复.
指导意见:
具体治疗措施
帕金森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二者都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
(1)药物治疗:在疾病的早期,药物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是左旋多巴制剂(商品名为美多巴或息宁),自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治疗以来,一直到现在都是临床上最核心的药物.药物必须长期服用,一旦停止治疗,病情则会复发.在最初几年药物治疗效果最佳,虽然多数病人长期应用仍然有效,但在长期服用以后,病人会感到药物有效时间缩短,有些病人会产生“剂末”现象和“开,关”波动.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经过3-5年的治疗后病情会变得难以控制,药物的副作用与其疗效会功过相抵,病人感到日常生活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2)外科治疗:主要有神经核团细胞毁损手术(细胞刀)与电刺激手术两种方式,原理都是为了抑制脑细胞的异常活动,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前者是在异常活跃的神经核团上制造一个直径约3毫米的毁损灶,后者则是埋植刺激器通过高频电刺激达到类似毁损的效果.从外科手术操作技术上讲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均是将电极放在特定的脑内核团靶点上,之后进行刺激或毁损.
由于帕金森氏病人脑内病变的根源是神经细胞功能的减退,所以从理论上讲,神经干细胞(可以替代病人衰退的脑细胞)移植技术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在临床应用以前还要做更细致的研究,我们预计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手术治疗帕金森氏病要择人择时.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氏病患者都是手术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对左旋多巴(美多巴或息宁)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的患者.但是,另外一些脑部的慢性疾病也会表现出类似帕金森氏病的症状,所以早期的患者并不是很容易确诊的,应该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医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结合必要的检查手段(如磁共振检查)和药物治疗,以明确诊断,排除一下其它的疾病,弄清楚造成患者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帕金森氏病通常进展缓慢,并不是一个致命的急症,所以对疾病发展过程的观察很重要,并不会耽误患者的治疗.术前诊断明确手术的效果才有保障.
由于帕金森氏病缓慢进展的特点,所以并没有一个必须要做手术的绝对期限,什么时候来做手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一般来讲,对早期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应首先采取药物治疗,药物治疗3~5年后效果减退,出现了“开,关” 波动现象,异动症和“剂末”恶化效应,病情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这时候就应考虑外科治疗了.根据临床对1,600余例帕金森氏病手术的统计,80%以上的患者是在这一时期接受手术治疗的.一般来讲,相对年轻的,症状集中在身体一侧的,全身健康状况比较好的病人手术效果更好.晚期的高龄病人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的可能性更大,全身健康状况往往不太好,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多.
3), 针灸治疗
本病的针刺治疗多以震颤熄风为主,体针常用穴位为四神聪,风池,曲池,合谷,阳陵泉,太冲,太溪等,可随证加减穴位,留针时间约30~50分钟,疗程以10~15天为佳.头皮针多以舞蹈震颤控制区为主要的刺激区域,根据症状可配合运动区,感觉区及其他头部经穴.本病的疗程较长,应避免穴位疲劳,必要时可以考虑2组处方交替使用.因本病较为顽固,临床上常使用电针,常用频率为100~180次/分不等,以连续波为主,有时可选择疏密波.
通常认为,针刺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机制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脑内的多巴胺水平,并且有升高基底节区其它单胺类递质的作用,可能与针刺对基底节残存神经元的调节作用有关;②清除了神经损伤因素,针刺对帕金森氏病患者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提高效应,并能使病理性增高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至正常水平,恢复平衡后的自由基清除系统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使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减轻脑组织损伤,对帕金森氏病患者起到神经保护性治疗作用;③减弱震颤肌电位的振幅,频率,从而有效的改善帕金森氏病患者的震颤体征;④改善了病变脑组织的修复条件;有人观察到针刺可一过性的改善大脑的供血状况,并使这一效应持续.无论是针刺提高了抗自由基酶活性,还是提高大脑内的血流状况,均有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
另外,理疗,功能锻炼等可起辅助治疗作用.
生活护理:
帕金森病人的护理
在疾病早期,病人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护理主要在于指导和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晚期卧床的病人,其护理任务则越来越重.对帕金森患者的护理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膳食和营养:
① 可根据病人的年龄,活动量给予足够的总热量,膳食中注意满足糖,蛋白质的供应,以植物油为主,少进动物脂肪.服用多巴胺治疗者宜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因蛋白质可影响多巴胺的治疗效果.蛋白质摄入量限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8克以下,全日总量约40~50克.在限制范围内多选用乳,蛋,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适量进食海鲜类,能够提供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② 无机盐,维生素,膳食纤维供给应充足.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多种维生素,并能促进肠蠕动,防治大便秘结.患者出汗多,应注意补充水分.
③ 食物制备应细软,易消化,便于咀嚼和吞咽,按半流质或软食供给.
④ 饮食宜清淡,少盐;禁烟酒及刺激性食品,如咖啡,辣椒,芥末,咖喱等.应保证水分的充足供给.
(2)生活中的指导和帮助:本病早期,病人运动功能无障碍,能坚持一定的劳动,应指导病人尽量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坚持四肢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运动功能发生一定程度的障碍,生活自理能力显著降低.此时宜注意病人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走路时持拐杖助行.若病人入厕下蹲及起立困难时,可置高凳坐位排便.若病人动作笨拙,常多失误,餐食中谨防餐具.无法进食者,需有人喂汤饭.穿脱衣服,扣纽扣,结腰带,鞋带有困难者,均需给予帮助.
(3)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本病早期应坚持一定的体力活动,主动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四肢各关节做最大范围的屈伸,旋转等活动,以预防肢体挛缩,关节僵直的发生.晚期病人作被动肢体活动和肌肉,关节的按摩,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4)预防并发症:注意居室的温度,湿度,通风及采光等.根据季节,气候,天气等情况增减衣服,决定室外活动的方式,强度.以上措施均能有效地预防感冒.晚期的卧床病人要按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尿便浸渍和褥疮的发生.被动活动肢体,加强肌肉,关节按摩,对防止和延缓骨关节的并发症有意义.结合口腔护理,翻身,叩背,以预防吸入性肺炎和坠积性肺炎.
帕金森氏病的预后情况
从1988年以来,我们实行立体定向手术例数已经达到3500例,其中有一部分是帕金森氏病的病人,手术疗效应该说是肯定的,从总的情况来说,手术的近期疗效即手术以后能够立即呈现的疗效可达90%以上.
那么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大家很关心这个手术的安全性,从立体定向的手术看,它的并发症只有1%~2%,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的机率就更少了.
患帕金森氏病后应及时地在有关的医疗单位就诊,得到医生的指导来进行保健,可更好地使这些帕金森氏病患者能够安度晚年,生活得更充实.帕金森氏病患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承受的打击是我们无法理解的,应该说有的时候,生命在病魔面前很脆弱的,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生命的坚强.我们希望帕金森氏病患者一定要坚定信念,配合医生向病魔发起新一轮的战斗,最后战胜这种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围的一些亲朋好友,包括社会人士对这些患者们也要有一种同情,宽容和关爱的态度,给予的理解和支持,这些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 特别提示***
1,帕金森氏病的三大症状:运动迟缓;震颤;肌肉僵直.
2,帕金森氏病是一个缓慢的,进行性的病变,一般不会很快地威胁病人的生命.
3,亲朋好友和整个社会对这些患者予以的同情,宽容和关爱的态度,及给予的理解和支持,对帕金森氏病患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病情分析:
要坚持用药,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
指导意见:
如果现在吃的药以后效果不明显了,可以换一种药
生活护理:
多注意保养,营养要均衡,平时注意休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心态
以上是对“帕金森氏病防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