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眼睛发黄全身也有轻微发黄,食欲减退,小便黄睡眠差
十天,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挂了一些水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磁共振加药的危险系数
病情分析:
你好,你说的磁共振加的药应该是造影剂,现在临床上都是采用无毒,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对机体几乎无影响的安全绿色造影剂.
不过也不排除,个体差异.某些敏感人群会有一些造影后反应.
指导意见:
建议你跟主治医生反应情况,他们会妥善解决你的问题的. 请你放心,一般情况不会伤身体!
病情分析:
如果你真的要追根究底:核磁共振对人体还是有一定危险的.
先从原理说起:核磁共振,简称MRI,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也就是说,核磁共振不同于CT,X光,和放射成像,它不带有放射性,仅仅是依靠一定强度的磁场,激发物体内部原子自旋轴保持一致,而产生一个自旋脉冲,再通过这个脉冲信号来产生需要的图像.
而如果非要深究它给人体所带来的伤害,主要是强力磁场可以引起金属的位移,例如眼睛和脑中的金属碎片,在磁场的作用下可以导致脑损伤和失明,所以有过脑外科病史和眼睛受过伤的人,以及电焊工人一定要注意事先照一次头部x光.
另外强磁场可以引起金属物品如叉子,钥匙,氧气瓶等飞向设备中心,从而造成病人的伤亡.所以屋子中是严禁任何金属物品的.
指导意见:
至于类似辐射的伤害,核磁的作用是不明显的,只要你不是天天照,年年照,就不会有任何副作用,没有必要佩戴严格的防护用具.
不必太过紧张,只要注意以上问题,MRI是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的,试想最最安全的海绵,如果使用不当也存在安全隐患.没有绝对的安全!!!
生活护理:
祝您身体健康
磁共振成像的优点
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
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这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权图像,可区别肝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术所不能接近或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经根,脊髓和神经节等.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只能获取与人体长轴垂直的剖面图)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原则上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例如氢(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人类腹部冠状切面磁共振影像[编辑]
MRI的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虽然MRI对患者没有致命性的损伤,但还是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适感.在MRI诊断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其缺点主要有:
和CT一样,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检查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射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扫描时间长,空间分辨力不够理想;
由于强磁场的原因,MRI对诸如体内有磁金属或起搏器的特殊病人却不能适用.
MRI系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强静磁场:在有铁磁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不论是埋植在患者体内还是在磁场范围内,都可能是危险因素;
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可在受试者体内诱导产生电场而兴奋神经或肌肉.外周神经兴奋是梯度场安全的上限指标.在足够强度下,可以产生外周神经兴奋(如刺痛或叩击感),甚至引起心脏兴奋或心室振颤;
射频场(RF)的致热效应:在MRI聚焦或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大角度射频场发射,其电磁能量在患者组织内转化成热能,使组织温度升高.RF的致热效应需要进一步探讨,临床扫瞄仪对于射频能量有所谓“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的限制;
噪声:MRI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可能使某些患者的听力受到损伤;
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主要为含钆的化合物,副作用发生率在2%-4%.
以上是对“磁共振加药的危险系数”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