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起对称性小疙瘩有时片量很大有时小
饮酒或紧张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治疗过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提供中药治疗方法
病情分析: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指导意见:
湿热症: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血虚风燥症:血虚风燥症应注意肝火旺盛,在饮食尽量清淡为主,多吃青菜,芹菜,胡萝卜,一定注意避免面烟酒,同事可以用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进行调理,保持心情舒畅,不要便秘等
你好!
湿疹的发作主要是由于风,寒,湿,燥,火,虫毒,七情内伤,饮食不节,禀性不耐导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日久化热,湿与热相合困脾,两邪相搏,充益肌肤所致,用针对性温和的中成药调理内分泌,调理脏腑的各项功能,增强免疫力这样表破细胞的分化机制就可以恢复正常.
您好: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反应,因体内存在一些湿毒和湿热而导致体表症状的一种瘙痒症,临床表现包括瘙痒,红斑,脱屑及成群的丘疱疹.
发病原因:生活环境,气候条件,寒冷湿热,干燥,与遗传有关,过敏体质等等
建议你:到正规专科医院查明发病诱因,采用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祛风为辅的药物调理.
注意事项:1,日常生活中注意少吃辛辣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2.多喝水,多吃一些水果蔬菜,保持每天通便的习惯.
3.避免外界各种刺激(搔抓,热水烫洗,肥皂擦洗)和易过敏与刺激性食物.
祝你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湿疹中药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有渗出倾向,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指导意见:
中医在临床上将湿疹分:湿热症,血虚风燥症.
中医建议,湿热症: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血虚风燥症:血虚风燥症应注意肝火旺盛,在饮食尽量清淡为主,多吃青菜,芹菜,胡萝卜,一定注意避免面烟酒,同事可以用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进行调理,保持心情舒畅,不要便秘等,最重要是过敏的患者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
1.湿疹中药方-胃经积热
【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用法】共炒研极细末,每次6克,饭后两小时,滚水冲服,每日两次.
【外洗法】用艾叶一把,加鸽粪一把熬水,温洗秃疮后,再用温水淋洗一次,拭干.
【湿疹按语】本病由于胃经积热,化风生虫所致.故方中以荆芥,防风透散风热于外;大黄荡涤胃热于下;连翘,百部,白藓皮泄热杀虫;当归养血祛风.
【湿疹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2.湿疹中药方-脾虚化热
【湿疹症状】皮肤湿疹,以四肢为多,开始散在全身,以后逐成片状增多,瘙痒,搔破后流黄水,无发热,饮食尚佳,睡眠不实,大小便正常,舌质正常,苔黄腻,脉陈弦细数.
【湿疹治法】养血清热,祛风除湿
【湿疹方药】归尾5克,赤芍6克,干地黄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乌9克,胡麻仁5克,黄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参6克,蝉蜕3克,红花3克,蛇蜕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腥发之物
【湿疹按语】此型湿疹,以四肢为多,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湿,湿聚生热,热则生风,风湿博结,发于皮肤,四肢尤甚,所以治以养血,清热,祛风,除湿之法.
3.湿疹中药方-血热外感
【湿疹症状】周身疹点细小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则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则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疹治法】疏风祛湿,败毒泻火
【湿疹方药】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藓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苓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荆芥3克
【用法】浓煎,分三次服.三剂为一个疗程.疮愈后则停服,未痊愈可续服三剂.如经数月或一年后再发时,可照方再服
【湿疹按语】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清热败毒而消肿;生地,黄苓,黄柏,连翘清热凉血泻火,并能燥湿;土茯苓,白藓皮祛风除湿;蝉蜕,荆芥疏风散热.
4.湿疹中药方-风湿蕴毒
【湿疹症状】皮损肥厚,粗糙,干燥,脱屑,皮纹增宽加深,色素沉着,苔藓样明显,瘙痒无度,色薄白苔少,脉细数.
【湿疹治法】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湿疹方药】全虫方 全虫(打)6克,皂刺12克,猪牙皂角6克,苦参6克,刺蒺藜15克,炒槐花15克,威灵仙12克,黄柏15克,白藓皮15克,川军15克
【用法】久煎,一日一剂,每两服.忌食辛辣
【湿疹按语】方中全虫性辛,甘,平.有毒.入肝经,走而不守,能息内外表里之风;皂刺幸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之气,涤清胃肠积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幸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为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藓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粉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祛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佐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肠胃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湿热型:
【证见】 皮肤可见红斑,肿胀,丘疹,水疱,脓疱,糜烂,渗液较多,浸淫成片,瘙痒较剧烈.可伴有发热,疲乏倦怠,或有腹痛,便秘或腹泻,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佐以祛风.
【方药】
1.主方 萆薢渗湿汤(高秉钧《疡科心得集》)加减 处方:萆薢15克,薏苡仁,土茯苓,滑石,鱼腥草各30克,牡丹皮,泽泻,通草,防风,黄柏各12克,蝉蜕6克.水煎服,每日1剂. 便秘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湿热较盛者,加龙胆草,栀子各12克.剧痒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
2.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风热型:
【证见】 皮肤见红斑,丘疹,鳞屑,结痂,或有少量渗液.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佐以利湿.
【方药】
1.主方消风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各12克,蝉蜕9克,生地黄25克,生石膏30克(先煎),鱼腥草30克,金银花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剂. 瘙痒较剧者,加浮萍9克,白蒺藜15克.渗液偏多者,加土茯苓30克,木通12克.
2.中成药
(1)银翘解毒颗粒(根据银翘散原方配制成的冲剂),口服,每次1-2包,每日2~3次,温开水溶解后服.
(2)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血虚风燥型【证见】 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色素沉着,脱屑,或见头晕乏力,腰酸肢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或濡细.
【治法】 养血祛风.
【方药】
1.主方当归饮子(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当归,防风各12克,川芎,荆芥各9克,白芍,何首乌,丹参,白蒺藜各15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瘙痒难眠者,加珍珠母,生牡蛎各30克(先煎),夜交藤,酸枣仁各15克.某一阶段见糜烂,渗液者,加萆薢15克,土茯苓30克,泽泻12克.
2.单方验方:千斤首乌汤(吴光荣诊所《外科学》)
处方:千斤拔30克,何首乌15克,乌豆衣12克,当归,蝉蜕,苦参,白鲜皮各9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l剂.
病情分析:
你好,尽量寻找发病原因并去除之,用湿疹锌软膏擦患处试试.
指导意见:
注意调整饮食,大人宝宝都要注意忌食辛辣刺激,避免进食易致敏的物品,如酒类, 海鲜贝类食物应禁用,以清淡饮食为好;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刺激,如手抓,外用肥皂,热水烫洗等;衣着应较宽松,轻软,避穿毛制品或尼龙织品.希望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您好,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
指导意见:
使用纯中药的立湿宁治疗,清热利湿凉血,适用于湿疹的各种类型,尤其是针对慢性湿疹及阴囊湿疹疗效很好,20天是一疗程,每天3次局部涂擦,若病史较长,建议患者可以搭配口服中药进行内服调理,可以选择皮肤病血毒丸,龙胆泻肝丸,苦参丸等.
以上是对“湿疹中药怎么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湿疹是为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皮损对称分布 多行损害 剧烈瘙痒 有湿润倾向 反复发作 易成慢性
指导意见:
湿疹可以发生于任何部位 但是多发于人体的屈侧 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西医治疗以消炎止痒 镇静为主可以用抗组胺类的药物来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 慢性以养血润肤为主 忌食辛辣 鱼 虾等食物 避免搔抓
病情分析: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
指导意见:
1.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2.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3.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病情分析:
外用:
金银花20g+杭白菊15g,煮出1碗水(水开了就可以了,不要反复煮,不要超过25分钟).用煮出的水洗患处,每天2-3次.1-2天见效.
食疗:
棉茵陈,赤小豆,白鲫鱼煲汤.可作为辅助.
补充:若是身体结实,体质尚佳的话,可以用金银花20g+杭白菊15g+紫花地丁5g+紫背天葵子5g+蒲公英5g,煮3碗水.弃渣喝水;此为一天的量.体质虚弱之人勿喝.
上述外用+食疗,若2天后未见好转,可以弃之不用.
指导意见:
或改用如下方法:
土豆(整个,未切开)洗干净后,水煮至软,再切成薄片,敷在患处.
最好使土豆片保持温热,如用热毛巾敷在土豆片上,或及时更换热的土豆片.
这方法若2天未见效,请弃之不用.
湿疹因为体内毒素淤积(湿热过盛)造成的,之所以最终形成痼疾,多由于患者心急求成,盲目用药,最终导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个人建议应当遵循在提高自身免疫抵抗机能的前提条件下,不要喝酒,不要吃辛辣,多喝水,多吃水果,配合针对性中成药辨证施治综合治疗,这样才可以达到彻底痊愈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