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家原在东北,先住广州,口腔容易溃疡,而且溃疡后容易发烧,且容易反复,每年发烧次数十次左右;即使去到东北仍然如此,通过验尿医生说体内有炎症.
经常发生,原因不详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成人不可能发烧这么多,希望提供一些建议,以及可能的原因
病情分析:
这种情况有可能和机体抵抗力低有关
指导意见:
建议注意休息,避免精神紧张,适当多饮水,可以适当应用增强抵抗力 的保健品如蜂胶,螺旋藻进行治疗
正常人的体温为37℃(华氏98.6F)左右,但是在各个部位的温度并不尽相同,其中以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次之,而在皮肤和四肢末端的温度最低.如直肠温度平均值为37.5℃,口腔温度比直肠低0.3~0.5℃,而腋窝下的温度又比口腔低0.3~0.5℃.体温在1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一般在清晨2~6时体温最低,7~9时逐渐上升,下午4~7h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不会超过1℃.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年轻人略高于老年人;而老年人的体温最低.另外,体温也受到肌肉活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因素的影响.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人体不断进行氧化代谢,不断的产热;同时体热也通过散热途径(皮肤,血管,汗腺)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平衡使体温在1日内保持相对的恒定.
人体之所以发热都是由于产热大于
散热而引起的.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人体体
温的正常范围保持在36.2℃-37.2℃,如果体温高
于正常范围0.5℃者,我们就称其为发热.人体之所
以会发热,不外乎致热原与非致热原两种因素作用
的结果.
(1)致热原发热:致热原发热是最常见的.与人
体有关的致热原,如白细胞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
(细菌外毒素,结核菌素等),类固醇致热原(游离原
脘醇)等所致的发热.
引起发热的致热原若不消除,则体温调节中枢
的产热和散热反应始终在新的,提高了的体温水平
上保持新的平衡,因此病人的发热会持续不退.若
致热原被消除了,则体温调节恢复到正常水平,体温
也随之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2)非致热原发热:此类发热包括:物理或化学
因素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所引起的发热;体温
中枢功能紊乱(散热中枢和产热中枢相互抑制关系
失常,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及体温调节障碍等)所引
起的中枢性发热;先天性汗腺缺乏或患鱼鳞癣病等
使汗腺分泌障碍,不能散热而引起的发热等
(见图1).
图1 发热,散热机制
人体发热的原因 知道了人体发热的机制,我
们就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可以引起发热的原因.
(1)感染性发热:这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包括细
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与寄
生虫等的感染,引起急,慢性全身或局部的感染性疾
病所致.如我们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麻疹,伤寒,脑
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及疟疾等病.感染性发热占发
热原因的50%-60%,可见临床上的绝大多数发热
是由感染性发热引起的.在感染性发热中,又有细
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等等,这都是我们在用药中应
该注意的.
(2)非感染性发热:除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
的发热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也能引起发热,就是
说,没有“发炎”时也能发热,医学上称之为非感染性
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中枢
性发热.固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中枢性
发热,如中暑,重度安眠药中毒,颅脑出血等.发热
的特点是高热无汗.②吸收热.因无菌性坏死物质
被吸收后引起的吸收热,见于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
组织损伤,内脏梗死(如心肌梗死,肺梗死),白血病
等引起的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吸收后引起的发热.
⑤变态反应性发热.常见的有风湿热,药物热,红斑
狼疮,输血输液反应等引起的发热.④内分泌与代
谢障碍所引起的发热.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时产热增多;严重脱水病人散热减少等都可以引起
发热.⑤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影响了体温正常调节,也可以引起发热.自主
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发热多为低热,并常伴有心悸,
头晕,失眠,食欲差等症状.⑧心力衰竭或某些皮肤
病引起的发热.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尿量和皮肤散
热减少,心衰引起的肢体水肿又起到了隔热作用,可
以使体温升高而发热.一些皮肤病,如广泛性皮炎,
鱼鳞病等,也使皮肤散热减少,引起发热,不过此时
的发热多为低热.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