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一种急性传染性皮肤炎症。由溶血型链球菌侵入皮内小淋巴管引起。
患处皮肤红肿热疼,边缘清楚。多见于小腿及面部。患者常发高热,头痛,全身不适。
中医学认为本病因素体血分有热,外受火毒搏结而成。《圣济总录>“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或由于皮肤黏膜有破损,毒邪乘隙而入。凡发于头面者为天行邪热疫毒之气或风热之邪化为火毒。发于小儿者,则由胎火胎毒所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致病菌是具有溶血性能的丹毒链球苗,通过皮肤的破口(或毛囊孔)侵入皮肤或黏膜内病变蔓延迅速,引起网状淋巴管发炎.由于淋巴管炎使淋巴血液回流受阻,故局部可出现水疱,当细菌毒素侵入血液时,即可引起全身反应.
全身不适如头痛、寒战、高烧等全身症状,同时皮肤局部出现一片鲜红色红疹,疹中央色淡,周围色深,与正常皮肤间有明显界限,用手指压红疹、红色消退,但松手即恢复红色。局部有胀痛及烧的感、肿胀不明显,有时有水泡形成。好发于下肢或面部,局部皮肤呈鲜红色,稍突出皮肤表面与周围界限清楚,用手轻压红色即可消退,红肿向四周蔓延,中央红色消退,脱屑,呈棕黄色,红肿部位有火烧火燎的感觉,有的可起水疱,,有的患者眼部红肿胀痛,严重者眼皮肿软下垂,如肿不消成脓。 小腿和头面部是丹毒的好发部位。特别是患有足癣的人,反复发作可使下肢淋巴管阻塞,皮肤增厚,形成橡皮肿。
现代西医采取大剂量消炎药,强力消炎。一方面长期应用大剂量消炎药不仅杀灭溶血链球菌,还同时杀灭人体正常有益菌群,破坏人体正常内环境;另一方面普通消炎药物对溶血链球菌杀灭作用较弱,容易造成病程迁延,反复不愈,加重患者痛苦,增加患者负担。 中医采用保守,温和的治疗方法,病程长。效果不确切。
采取针刺,外敷药物治愈丹毒患者。针刺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通过银针强刺激来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加速局部血流量,提高局部新陈代谢。同时更加有利于阻塞局部血流中有毒物质的排除。促进白细胞吞噬细胞的聚集。
温馨提示:
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