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患者年龄:
跟KTV公主接吻,时间就5分钟八,口腔里面应该没破,就是那天嘴角有个溃疡
然后也淑口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这样会得性病么,概率大么
病情分析:
性病是通过血液、唾液、精液、母乳等传播的,所以您接吻的话会有唾液在传播。
指导意见:
如果那人没有性病的话您是不需要担心的,建议您以后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凡事从自己身体健康考虑。
病情分析:
由性交传染的疾病统称为性病。过去只把经典性病,即淋病、梅毒、软下疳及性病性淋巴肉芽肿4种病称为性病。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把性病所包含的种类扩大至十多种,规定:凡与性行为,性接触密切相关的各种传染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TD)。1983年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专家会议上,确定用“性传播疾病”代替过去使用的“性病”一词。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已扩展至包括最少50种微生物所感染的疾病。新增加的病种有:生殖器疱疹、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艾滋病、腹股沟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阿米巴病、生殖器念珠菌病、加特纳菌性阴道炎、肠梨形鞭毛虫病、疥疮、滴虫病、股癣、盆腔放线菌病、肠道细菌感染、肺囊虫病、弓形体病、阴虱病、类圆线虫病、隐孢子虫病、乙型肝炎等。我国已规定将淋病、梅毒、尖锐湿疣、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几种疾病作为我国的性病监测病种,其他如乙型肝炎、阿米巴病、阴道念珠菌病、滴虫病等虽然也可以通过性交传染,但性交只是其途径之一,未列入监测病种。而且在做诊断时,应考虑到性病在人们认识中的传统观念,尽量避免把非监测病种定性为性病。
我国在1964年已宣布消灭了性传播疾病。但自1979年以来,性传播疾病又在我国重新出现。目前,我国目前性病的流行呈上升趋势,性传播疾病患者为数不少。据有关报道,仅1997年,我国30个省市报告性病约50万,实际性病患者远不止此数。性病较高发的省市有上海、海南、浙江、江苏等。而且发病年龄提前,尤其15岁以下的儿童性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以淋病最为多见,其次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软下疳、艾滋病、梅毒和生殖器疱疹等。梅毒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引起STD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如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和寄生虫等。它主要通过性交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口唇和舌的接触传播。必须注意的是,使用避孕套等屏障工具对于部分STD有一定预防作用,但也不是绝对安全。在我看来,性病和一般的传染病的区别不是很明显,只不过性病集中在接触传染和体液传染,而两性的生殖器官都比较脆弱,容易入侵和感染。两性的生殖器和附近都比较温暖和潮湿,给病菌和病毒以比较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近年来有许多人误解了卫生的定义,过多过频地清洁外生殖器,破坏了人体天生的防御机制和适宜的酸碱环境,这反而增大了性病传染的可能。性病的传播也不限于性交,任何可能的直接或间接的接触或体液交流都可能造成性病的传染。所以一听到是性病就把患者与淫乱联系起来的想法是错误的。从各大医院的统计,有55%以上的患者都没有过性乱交,有的后天患者甚至从未有过性交经历。即使发现自己患有性病,也不要背上思想包袱,更没有必要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性病的危害很大,也很广。
一、性病的传播途径-性行为传播:
所谓性行为主要包括接吻、触摸、拥抱、性交等。性交是传播性疾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性交之所以造成性疾病传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生殖器直接接触病原体。
2、性交的双方生殖器均处于充血状态,组织内压力增加易于发生损伤。
二、性病的传播途径--间接接触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非性关系的接触传播,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但某些性传播疾病,如淋病、滴虫病和真菌感染等,可以通过毛巾、浴盆、衣服等用品传播,尤其在经济条件差和卫生水平低的地区,通过间接接触传播时有发生。
三、性病的传播途径--血源性传播:
梅毒、艾滋病、淋病均可发生病原体血症,如受血者输了这样的血液,可以发生传递性感染。
血源性感染有如下特点:1、发病率高。2、发病快。3、可跨越病程。4、发生播散性病变。5、全身症状重。
四、性病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
通过胎盘传播胎儿。梅毒、艾滋病大多存在母婴传播的危险。性传播疾病的母婴传播有三种方式:1、原发感染;2、逆行性感染;3、获得性感染。
五、性病的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
1、防护不严格,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医生、护士身上。
2、消毒不严格,检查病人用过的器械,用后应浸泡灭菌再反复冲洗,然后再高压灭菌。如果消毒不严格,病原体未被杀死,再使用时可感染他人。
指导意见:
您这种情况得性病的概率小,如发现身体不是什么的,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
洁身自好,防止不洁性行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注意个人卫生,不吸毒;尽量不输血。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