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先看一下骨髓经验报告
白细胞8.57 平均红细胞体积93.6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5.4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32.2
淋巴细胞绝对值2.36 平均红细胞血蛋白浓度344
单核细胞绝对值0.63 红细胞分布宽度CV12.9
嗜酸细胞绝对值0.12 红细胞分布宽度SD44.6
嗜碱细胞绝对值0.04 血小板4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3.2 网织红细胞百分比1.64 淋巴细胞百分比27.5 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6.9
嗜酸细胞百分比1.4 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72.1
嗜碱细胞百分比0.5 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21.0
红细胞:4.66
血红细胞:150
红细胞压积0.436
细胞名称如下 血片如下 骨髓如下
(正常范围)
粒系:原始 0.19
早幼 0.2—3.2 1
中性中幼 3.1—17.5 10.5
晚幼 5.4—22.0 11.5
杆状 1 9.5—28.5 17.5
分叶 64 6.3—34.3 21
嗜酸性中幼 0—1.8 0.5
晚幼 0—3.5 1
杆状 0—0.1
分叶 0—0.5
红系:原始 0—0.6
早幼 0—2.8
中幼 3.5—14.0 8
晚幼 4.4—24.2 10.5
单核系原始
幼稚 0—0.2
成熟 3 0—3.8 3.5
淋巴系原始
幼稚 0—1.0
成熟 0—1.5 0.5
浆系 原始
幼稚
成熟 0—1.5 0.5
巨核系原始
幼稚
颗粒巨 0—0.2
产板巨
裸核巨
小巨核
其他组织 0—0.4
组酸 0—0.1
组碱 0—0.3
吞噬 0—0.2
内皮 0—0.2
成纤 0—0.1
脂肪 0—0.1
网状 0—1.5
不明 0—0.3
血片共数白细胞 100个
骨髓共数有核细胞 200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四肢皮下有过出血点三个月,包括眼睛有红血丝
病史:以前得过甲亢,手术后一直服用甲状腺素片四年,11月2号后改服用优甲乐。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从上月的10月21号住院至今,一直在打吊瓶治疗,吊针药水是:的塞米松,止血敏,尼(还是弥)尔,青霉素。
问题:
1,看经验报告后是否是原发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导致血小板减少是不是因为巨核细胞发育受到抑制产 生的?
3,从治疗到现在血小板升到2万后就不升了,原因是什么?象这个情况需要换什么样的治疗?
4,经过今天检查后,发现右边的肾出现问题了,是否和针水有关系?该怎么办?
5,现在的情况改用“丙种球蛋白”有这个必要吗?我记得丙种球蛋白是增强抵抗力的,和这病有什么关系?
你好,请问患者有什么症状? 血中血小板计数大大减少,原因可能是异常抗体的破坏,引起血小板数目减少,出血倾向增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诊断要点 一、发病前I一3周有病毒感染史,如上呼吸道炎等。 二、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以皮肤紫癜、瘀斑、鼻衄、龈血最多见,其次为便血、尿血,颅内出血罕见。 三、脾轻度增大或不增大。 四、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100×109/L以下)。 五、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急性型以幼稚巨核细胞为主,慢性型以颗粒型巨核细胞为主,无血小板生成。 六、以下5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一)强的松治疗有效。 (二)切脾治疗行效。 (三)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 IgG、A、M)增多。 (四)补体(PAc)增多。 (五)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七、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治疗要点 急性型多数,1一2月内自愈,轻症无需特殊治疗。出血严重或血小板计数<20×109/L,宜采取综合治疗。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 发病二周内,病情中度以上可用、常用制剂有: 强的松1-2mg/kg(60mg/m2/d)清晨一次服。出血控制后剂量递减,疗程不超过4周。 二、止血药及提升血小板辅助药维生素c,止血敏,安诺血等可协同激素止血。利血生,脱氧核苷酸,胺肽素可酌情应用。 三、免疫抑制药 慢性型1TP出血不重而血小板计数<60×109/L,可试用免疫抑制剂。 四、脾切除,适应征如下 (一)慢性型,病程半年以上,疗效不显。 (二)长期依赖激素维持一年以上。 (三)血小板始终<40×109/L,伴严重出血。 (四)年龄>5岁。 五、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适用于急重型,有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者,可供抢救急用。剂量0.4g/kg/d静注,连用5天。 六、严重出血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每次输1u/kg。 长期应用药物可以影响到肾功能。建议保肾治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具体的治疗措施。
温馨提示:
沿海地区应注意膳食中含碘食物,建议勿用高碘饮食,防止碘甲亢。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