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疗乙肝的一个错误倾向是一味追求乙肝病毒指标的转阴,好像乙肝患者病毒指标一旦转阴,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乙肝病毒指标转阴背后,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病毒指标变化未必都是好事。 在临床经常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患者花费无数,就为病毒指标能转阴,治来治去,总也不转阴;有的患者病毒指标虽然转阴,但是病情却恶化。乙肝治疗的现实目标是:维护和保持正常的肝功能,适当正确施以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为什么治疗乙肝的重点不在于病毒指标转阴呢? 需要转阴的病毒指标很多,悉数转阴根本不可能目前化验可以得到的需要转阴的乙肝病毒指标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 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 、乙肝病毒前-S1抗原、乙肝病毒前-S2抗原、乙肝病毒DNA 等等。由于这些病毒指标都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治疗目的不是要求其中一两项指标转阴,而是要求所有指标悉数转阴,但目前根本没有这样万能的药物。现在最好的抗病毒药物,例如干扰素、拉米夫定、苦参素等等,在最佳时机使用,也只能使40%左右的乙肝患者出现乙肝病毒DN A转阴、乙肝病毒e 抗原转阴,表面抗原的转阴率超不过10%。 个别病毒指标转阴未必是好事现在最令人感到困惑的是,费了千辛万苦换回的病毒指标转阴,未必是好事,未必是乙肝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标志。相反,某些病毒指标转阴,有可能是乙肝病毒变异的结果,变异后的乙肝病毒可能会招致更加严重的后果。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患者,经过长期治疗,乙肝“大三阳”终于转为“小三阳”,然而这种转变往往导致病情恶化。 过去一直认为,乙肝“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病情趋向缓解乃至自然痊愈的标志。现在发现,这种转变约半数的患者肝损害仍存在并持续发展,这是由于乙肝病毒前-C/C 区发生变异所致,最常见的突变形式为1898位或伴有1901位突变,变异后可能使得乙肝病毒变异株逃脱宿主免疫监视,而得以继续生存繁衍并可酿成严重后果。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