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比较大,我最近越来越害怕和陌生人打交道,一受刺激好几天心情都平静不下来,我很担心,医生说我这是心因性精神障碍,我应该怎么办呢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患上了心因性精神呢障碍的心理疾病应该怎么办嫩
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
(1)尽快让患者脱离应激源,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
(2)给予支持性或疏导性心理治疗。
(3)帮助患者认识有关的应激源,正视和面对现实,使患者认识到人在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生活就是与自然斗争,调整自己,去适应和处理各种变化了的事情和环境。
(4)鼓励患者锻炼自己的意志,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应付或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5)如家庭治疗、社会环境治疗等。
2、药物治疗
(1)对兴奋、激惹和幻觉妄想为主的,可选用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等抗精神病药物。
(2)对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可选用抗焦虑药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等,抗抑郁药可选多塞平、阿米替林等。
3、其他治疗理疗、针灸、中药等治疗。
预防措施
1、个人的个性锻炼。包括对强而不可抑制型的人经常训练其内抑制过程,增加其忍耐、克制和涵养的能力,使之能屈能伸,消除过多的兴奋性,以促兴奋和抑制的均衡。
2、对弱型者,要消除过多的被动防御反应,逐渐变得坚强。还可通过个性锻炼,增进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防止外周环境或社会心理因素的急剧变化,造成高级神经活动失调。
3、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亦很重要,当失眠、疲劳、耗竭时,易促发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因此,要注意睡眠、劳逸结合,加强文体活动,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对防止心因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4、家庭对具有上述性格特征的人或曾发病处于恢复阶段的患者,交往时要尽量避免刺激或挑逗性语言和行为。
5、知道自己具有上述性格的人,在生活中要时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适应能力。健康教育
1、躲避刺激:尽量躲开或暂时回避刺激原。
2、选择性的忽视:有意不去注意自己的挫折和精神痛苦,对伤心的事不去感知,不去接触,不去回忆。
3、转移刺激:如出去散步、运动、与人交谈,或听些轻松的音乐,看电视、听广播,写字、作画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4、意志控制法: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对不健康的情绪反应主动克制,尽量杜绝或减少发怒、焦虑、悔恨等情绪。
5、释放法:向亲朋好友诉说内心苦闷,使郁闷的情感获得疏泄,或找心理咨询专科医生、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获得同情与安慰。
6、升华法:改变精神上获的满足的方式,把不良情绪转化为科学、教育、艺术、体育事业而奋斗的力量。
7、改变自身的认知价值,尊重自身价值,重视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从而恢复自信心与自尊心。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