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难眠的原因
孕妇难以睡眠的首要原因在于,随着宝宝的日渐发育,孕妇身体重心发生变化,使得多年来养成的最佳睡眠姿势和习惯变得不再舒适。你在床上辗转反侧,其实总在寻找一个最舒适的姿势,可总是感觉不舒服。侧卧而眠是孕妇最佳的睡眠姿势,可是如果你原来一直仰卧或趴着睡的话,侧睡会令你在短期内难以适应。
其次,身体上的原因也会导致孕妇难眠:
·腹部变形和体重增加,使得你腰酸背疼,翻身吃力,容易苏醒。
·尿多,起夜频繁。宝宝的到来需要更多的血液流通(比平时多出30-50%),使肾脏负担加重,从而产生更多的尿液。同时因为子宫增大,压迫膀胱,使其储尿量减小,导致尿频。特别是如果宝宝在夜间比较活跃时,更是如此。
·心跳增加。因为宝宝的存在,心脏需要更大的抽血量和搏击频率,这使你心率加快,感觉不适,夜间容易醒来。
·呼吸短促。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肺部下方的横隔膜,使呼吸困难。与此同时,血液的增加导致氧气需求量大增,使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更深,导致你感觉不适,夜间易醒。
·恶心与便秘。怀孕期间,整个消化系统都会受到影响。食量增大,消化速度却没有加快,有的甚至放慢,导致恶心、呕吐、便秘等现象,影响睡眠。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因素会影响孕妇睡眠。例如,有的人睡觉多梦,甚至做噩梦。同时,心理压力影响睡眠质量,特别是如果有的孕妇信心不足,担心不能顺利生产、宝宝不健康及以后难以抚养等等。
最佳的睡眠姿势
在怀孕早期,就要调整睡眠姿势,以免以后改不过来。专家建议,孕妇最佳的睡眠姿势为侧卧,双腿蜷曲。这样可以避免压迫下腔静脉(它担负着把子宫以下所有部位的静脉血液输送回心脏、重新补充养分的重要任务),保证血液循环畅通。
有人建议,应该靠左侧躺(即左肋朝下),因为你的肝脏在右边,靠左躺可以使其免受压力。无论是靠左还是靠右躺,都要听从医生的建议(他会根据你的疾病和身体的具体状况而决定),以减轻腹部和背部的压力。
如果你在夜间容易翻身,仰面而睡,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翻身是身体为了寻找更舒适的姿势而做出的自然调整,对此你也根本无法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因为老是一种姿势,身体睡累了。如果你这样容易醒,可以在背部垫一个枕头。而有的人把枕头放在其它部位会感觉好一些,例如腹部、胸部、臀部或或者两腿之间等等。有人的会同时用好几个枕头,或者用折叠起来的小被褥或毛毯。具体方法因人而异,需要你去试验。
睡眠建议
记住,如果在孕期有睡眠问题,最好不要使用安眠药之类的药物。“是药三分毒”,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影响母子健康。而下面一些小措施会有助于你改善睡眠:
·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无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睡觉前,都尽量少喝咖啡、可乐、苏打水之类含有咖啡因的饮料。茶也不要喝太多。
·在睡前2小时内不要大量吃喝,以免压食(但也要保证营养足够)。有的孕妇发现,早晨和中午多吃一些、晚上少吃一些会感觉很好。如果你有恶心、呕吐现象,临睡前可以吃几块小饼干压压胃。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规律。除了保持正确、舒适的睡眠姿势外,最好每天晚上准时上床睡觉,早晨准时醒来、起床,这样养成规律,你的睡眠质量一定会大有提高。
·床上也不要放太多杂物,尤其不要把卧室和床当作工作的地方,否则会给你一种心理暗示,让你难以入眠。床就是睡觉、休息的地方,可以休闲地看看书,听听音乐,而不要老在那里做事。
·睡前不要做剧烈运动或令你兴奋、劳累的事情。可以冲个热水澡,喝杯自己喜爱的热饮料等。
·如果你晚上腿疼,甚至抽筋,可以用力将腿绷直,脚跟向后蹬,脚尖往上抬,或者站起来走一会儿。在饮食方面,要保证摄入足够的盐分和钙物质。
·按照医生的建议适当做一些孕期运动,或参加相关的孕妇保健培训班。多与其它准妈妈或有经验的妇女交流,她们会给你很好、实用的建议。特别是如果你在心理的压力大,自己难以克服的情况下,更要与别人多交流,多学一些相关的知识,使你加强自信,摆脱烦恼,从而保证睡眠,促进健康。
其实无论是谁,无论你睡前如何准备,都会有失眠的时候。你努力入睡却怎么也睡不着,思维有如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不能停止;而随着钟表指针一分一秒地走过,你还是处于失眠的状态。这时你是绝对睡不着的了,还不如干脆起床,做点事情。可以读读书,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写写信或电子邮件什么的,但不要做令你兴奋的事。这样一段时间过后,你就会因劳累而自然入睡了。
白天如果困了,就睡个短觉,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一方面弥补晚上缺失的觉,同时也为产后做准备。因为生小孩后夜间醒来的次数会更多,在孕期先培养一下白天睡觉的习惯,能更好地适应产后新的作息规律。
温馨提示:
饮食宜清淡为主,戒除烟酒、咖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