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BR>
患者年龄:28
龟头上面靠近冠状沟处长有两到三个不明圆形扁平突起,直径不定,会有小变大0.5到3毫米,是生殖器疱疹还是固定药疹,或者其他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一般持续一周左右
目前一般情况:经常复发.2天到一周时间复发一次,每次持续时间3天到一周,每次复发均在原处.
病史:2005年8月左右发现尿道口尖锐湿疣,2005年12月8日采用电灼治疗,辅助用药包括转移因子胶嚷,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龙珠软膏,在用要药大概15天左右发现该症状,一直至今 ,反复发作.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2006年1月9日检查医生肉眼诊断为生殖器疱疹,开一个疗程的泛昔洛韦片口服,以及百多邦药膏,无明显效果.2006年1月16日医生肉眼诊断为环状肉牙肿,开出新适确得药膏,有一点效果,但还是经常发作,至今没好,也没有再用其他药物.
其它:2005年7月有过婚外性行为,2005年10月26日至今没有性行为.龟头病变处没有肉眼能看见的水疱症状.
第一次问题补充:
除能看见病变外,无其他痛或者痒的症状.
您好:你的情况应该是属于龟头炎!很多患者在阴茎的龟头上出现红斑或小丘疹,怀疑自己所患的是性病。当去看医生后,才知道是包皮龟头炎(阴茎头包皮炎),事实上,包皮龟头炎是常见的疾病。包皮龟头炎又分为包皮炎和龟头炎,由于常常同时出现故称为阴茎包皮龟头炎。这种炎症可以是感染性的和非感染性的,临床上以感染性的包皮龟头炎较多见。感染性的常由于不洁性交,感染了白色念珠菌、滴虫、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双球菌或其他细菌引起;非感染因素多是由于包皮过长,清洁不够,包皮和龟头之间的不洁之物,即包皮垢,便会堆积起来,刺激局部的包皮和粘膜发生炎症。临床上常见的包皮龟头炎有如下几种,其症状:(1)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初起时局部潮红,阴茎的皮肤发红、肿胀,自觉龟头有灼热和瘙痒的感觉。翻开包皮,可见包皮内面及龟头充血糜烂,有渗液,甚至于出血。继发感染后可见小溃疡,有恶臭的乳白色脓性分泌物。如与内裤磨擦即感疼痛,患者常常活动不便。可伴有腹股沟淋巴结的肿大和压痛。(2)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在龟头和包皮上,可见红斑,逐渐扩大,呈环状,可形成浅表性溃疡面。(3)白色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包皮和龟头可见红斑,表面光滑,并有小疱疹,红斑的边缘较清楚,急性发作时有糜烂、渗液。(4)滴虫性包皮龟头炎龟头起丘疹和红斑,逐渐扩大,边缘清楚,红斑上可见针头大小的小水疱,最后形成糜烂面。西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消炎杀菌。一般是内外并治。对于急性浅表性包皮龟头炎和环状溃烂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红霉素和四环素,一般每服0.5g,每日4次。滴虫性包皮龟头炎的治疗首选灭滴灵,每服0.2g,每日3次,连用10天。对于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包皮龟头炎的治疗常用曲古霉素或伊曲康唑治疗。曲古霉素10~20万单位,每日2次,伊曲康唑每服100mg,每日2次,连服7天。中医治疗本病常把其分为三型,即毒火郁结型、湿热生虫型和肝肾阴亏型三种。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予以不同的治疗。(1)毒火郁结型可见包皮和龟头红肿,有红斑、丘疹、水疱或溃烂,自觉疼痛,排尿不畅,伴有口舌生疮,急躁易怒。这是由于毒火郁结,不得宣泄所致。治疗宜清热、泻火、解毒。常用方剂为导赤丹加减:黄连10g黄芩10g山栀子10g木通10g生地10g淡竹叶10g泽泻10g大黄6g生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2)湿热生虫型可见龟头部潮红,起水疱或糜烂,阴茎疼痛;实验室检查可见白色念珠菌或滴虫感染;多伴有阴部潮湿,阴部瘙痒,口苦,口粘,小便黄赤。这是由于湿热之邪下注肝经,生虫所致。治疗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常用方药为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柴胡10g黄芩10g山栀子1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土茯苓30g百部10g贯众10g鹤虱10g(3)肝肾阴亏型可见包皮和龟头有斑片或有肥厚,或硬化,一般没有瘙痒和疼痛,可伴有腰酸、早泄等症状。这是由于湿热或湿毒伤及肝肾之阴所致。治疗宜滋补肝肾为主。常用方药为六味地黄汤加减:生熟地各10g山萸肉10g山药10g枸杞子10g丹皮10g茯苓20g丹参10g泽泻10g蒲公英30g治疗包皮龟头炎的外治法:(1)滴虫性龟头炎可用0.5%~1%乳酸溶液或0.5%醋酸溶液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龟头和包皮内侧。(2)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可用小苏打溶液清洗患部或外用咪唑类软膏如达克宁软膏、克霉唑软膏等。(3)蒲公英洗剂取蒲公英30g,野菊花30g,枯矾10g,水煎外洗患部,每日1次,每次敷洗约20分钟。(4)青黛散主要成分为青黛。取适量青黛散,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外用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5)细菌感染引起的包皮龟头炎,可用3%硼酸水200mL,或01%雷夫奴尔溶液外洗患部,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供参考。
温馨提示:
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