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保健,饮食
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症状
结核性胸膜炎的用药情况
药物的毒副作用
,出院后照片显示已没有积液,但经常会呼吸或咳嗽时代气息感觉胸部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在工作中要注意什么?都应该用些什么药?这些药是否有毒副作用?这种病能根治吗?
第一次问题补充:国内哪家医院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是最权威的?
胸膜炎是胸膜的炎症,可由于感染(细菌、病毒、霉菌、阿米巴、肺吸虫等)、肿瘤、变态反应、化学性和创伤性等多种疾病所引起。在细菌感染所致的胸膜炎中,结核菌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病五大类型的V型,其虽非肺部病变,但在临床上与肺结核有密切的关系。结核性胸膜炎是机体处于高敏状态,对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胸膜出现的炎症反应,是原发或继发结核累及胸膜的结果,因机体反应性不同,临床可出现干性和渗出性胸膜炎两种状况。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因早期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沉着,变得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运动产生摩擦,刺激胸膜感觉神经,引起疼痛。疼痛见于病变的局部,但常在胸廓扩张最大的部位--腋下区胸痛最明显,有如刀割样,随呼吸或咳嗽加重。当出现胸腔积液时,两层胸膜被胸水隔开,胸痛消失。大量胸水压迫肺脏,可引起胸闷、气急。病人有发热,体温常在38℃以上。少数病人还有干咳。如癌肿转移到胸膜时,可引起剧烈胸痛,常无发热,阴水多为血性,胸水增长迅速。风湿热引起的胸膜炎,除有胸液外,多伴有关节疼痛和发热。病人多较年轻。(2)理化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高。血沉加快。X线检查:患者侧肋隔角消失,呈现一片阴影。胸液检查:超声波探查可确定胸水位置,作胸腔穿刺。结核性胸水,肉眼观看里黄色澄清液,化脓性细菌感染者多为脓液,癌性胸水多为血性液体。作胸水镜检常规生物、细菌及癌细胞检查,必要时作胸膜活组织检查,可明确胸膜炎的性质。诊断临床以1.发热、盗汗、胸痛、乾咳、呼吸困难等。2.胸腔积液少量时可无明显体征,积液量多时可有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偏向健侧。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4.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更多量积液有向外侧、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5.超声波检查:可见液平段。6.胸穿抽出液体为渗出液,其中以淋巴细胞为主,胸水乳酸脱氢酶(LDH)升高,胸液涂片不易找到结核菌,结核菌培养约1/5阳性。7.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如:癌性或间皮瘤等。鉴别诊断(一)干性胸膜炎以胸痛为主,要与肋间神经痛,心绞痛,大叶性肺炎及带状疮疹早期的胸痛及支气管肺癌胸膜转移等相鉴别。胸痛可放射到腹部要与急腹症区别。(二)湿性胸膜炎:先鉴别是渗出液或漏出液,结核胸液为渗出性。胸液检查:1、物理性状:多为草黄色、透明或稍混浊、易凝固,少数为血性。2、比重>1.018。3、细胞数>0.3×109/L,淋巴细胞占优势,可达80%。4、蛋白定量>30g/L。5、胸液蛋白/血清蛋白>0.5。6、LDH>200μ/L。7、胸液LDH/血清CDH>0。8、ADA>50μ/L。渗出性胸液要与以下疾病鉴别:1、感染性疾病所致胸水: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胸腔积液。2、肿瘤性:如支所气管肺癌、恶性肿瘤胸膜转移及胸膜间皮瘤等。3、结缔组织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胸膜炎等。4、其它原因致胸液、如美格氏综合症、乳摩胸、布卡氏综合征等。治疗抗结核治疗、减轻全身及胸膜反应,中量以上积液应积极抽液,以减轻中毒症状,解除对肺及心血管的压迫使肺复张,纵隔复位,抽出胸水防止和减轻胸膜粘连,保护肺功能。(一)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营养。(二)抗结核药物应用,方案2SHRZ/4HR。(三)激素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抗炎、抗过敏、降低机体敏感性、减少胸液渗出、促进吸收防止胸膜粘连和减轻中毒症状等作用,在有急性渗出,症状明显,积液量多,可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基础上应用。一般为强的松15-30mg/日,分三次口服,疗程4-6周,待症状消失,胸液减少,可逐渐减量至停药。(四)胸腔穿刺抽液:每周抽水2-3次,直到积液甚少,不易抽出为止,每次抽液一般不超过1000ml,抽液后可于胸腔内注入抗结核药物和激素治疗。(五)对症治疗(六)外科治疗:严重的胸膜增厚和包裹性积液可做胸膜剥脱术。预防首先要切断传染途径,尽量减少与结核病患者的接触。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当安排工作与休息,不要过于疲劳。饮食要富于营养,忌食辛辣、动火生痰之品,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平时应保持精神舒畅,心情愉快,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文娱活动。
温馨提示:
绝大部分咳嗽是由于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预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关键。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