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太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BB日后的成长伤害到底有多大
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做法在我国大约始于10年前,实际上临床应用效果只是“理论推断”,并无临床试验,至今已在上海、北京等20多个省市区广泛应用。在日前召开的乙型肝炎免疫预防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呼吁有关部门对这种做法予以干预。庄辉院士解释说,首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乙肝免疫策略中没有给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内容,我国卫生部建议的乙肝免疫策略中也无此法。第二,HBIG的使用说明书中没有“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作用,如果扩大其适用范围,必须有临床试验,有相关部门审批。第三,从临床应用效果上看,给孕妇注射HBIG,根本不能阻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将乙肝病毒传给婴儿。庄辉院士说,国内发表的有关宫内感染的论文,多数是以人工引产胎儿为研究对象,如利凡诺引产、水囊引产、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引产等。利凡诺引产可损害胎儿肝、肾、心、肺等重要器官,并使胎盘组织变性坏死;水囊引产时,水囊注入处可发生胎盘剥离、脱膜变性、局灶性坏死等。因此,从胎儿血液或肝脏检出HBVDNA不一定说明是宫内感染。如果是宫内感染,新生儿出生后,可见HBVDNA及HBV血清学标志的动态变化,不能凭一次检测结果下结论。庄辉院士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给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不如花1/3的钱给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如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HBIG,同时接种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1针HBIG,1个月后再注射第2针HBIG,并同时接种一针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间隔1和6个月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CHO乙型肝炎疫苗)。后者不如前者方便,但其保护率高于前者。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接受HBsAg阳性母亲的哺乳。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