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儿子这段时间老是说屁股痒,晚上经常哭闹,食欲也变差了,给他最喜欢的菜也吃不了几口。我有点担心就带他去医院看了,说是蛲虫感染,给开了药,还让我注意别让孩子再次感染。我想了解一下这个病到底是怎么来的,好预防一下。
希望得到的帮助:蛲虫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情分析:
人是蛲虫惟一宿主,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惟一传染源。传染方式有自身及异体感染两种。自身感染系雌虫于夜间爬行肛门,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奇痒,小儿用手指瘙痒而沾染虫卵。在进食或吮吸时吞入虫孵。虫孵在胃及十二指肠开始孵化成蚴虫,最后在小肠下段及大肠内发育为成虫。若虫孵在肛门口孵化,幼虫可爬进肛门,侵入大肠,引起逆行感染,这两种自身感染方式使感染加重,迁延不愈,异体感染是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经口感染,也可经口鼻、吸入飞扬的虫卵再咽下而感染,这是造成集体和家庭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指导意见:
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换衣,纠正吃手指的坏习惯。已有蛲虫病的小孩最好不要穿开档裤,不让手接触肛门,并连续2周用肥皂水及温水洗净肛门周围,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服用噻嘧啶等驱虫药,并在肛周涂以白降汞软膏是目前常规治疗方法,但必须辅以上述措施,以防再感染。
病情分析:
蛲虫病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片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全世界感染人口300~500百万,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蛲虫病的病因主要分为:蛲虫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通过肛门一手一口直接感染和人群之间接触感染,容易传播,常在集体儿童机构或家庭中造成流行。蛲虫头部可刺入肠粘膜,偶尔深达粘膜下层,引起炎症及微小溃疡。偶尔穿破肠壁,侵入腹腔或阑尾,诱发急性或亚急性炎症反应。极少数女性患者可发生异位寄生,如侵入阴道、子宫、输卵管,甚至腹腔,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雌虫在肛门周围爬行、产卵导致局部瘙痒,长期慢性刺激和搔抓产生局部皮肤损伤、出血和继发感染。
指导意见:
患儿须穿满裆裤,防止手指接触肛门,每天早晨用肥皂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换下的内衣内裤应予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连续10天。蛲虫寿命较短,如能防止重复感染,则有自愈可能。如不注意预防,则药物驱虫治疗后仍可再感染。故本病必须采取预防与药物驱虫相结合,才能根治。
这个病是由于儿童吞食了蛲虫卵发生的。儿童所吃的食物、穿的衣服、玩的玩具,都有可能沾有烧虫卵,当它随着食物进入人体内就会形成蛲虫病。成熟的雌性蛲虫于夜间在病童的肛门附近产卵,因而引起奇痒,如果孩子伸手去搔抓肛门,他的手指及指甲上就会沾上一些蛲早卵。如果孩子吮吸手指,或没洗净手就拿东西吃,他就会再度受到感染。也会由污染的食物、水杯、床单及毛巾将蛲虫传到家人身上去。
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等部位寄生。虫体借助头翼、唇瓣的作用,附着在肠粘膜上,或在肠腔内呈游离状态。成虫以肠内容物、组织或血液为食。雌、雄虫交配后,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并向肠腔下段移行。当人睡眠后,部分雌虫移行到肛门外,因受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及氧的刺激,开始大量排卵,虫卵被粘附在肛周皮肤上。排卵后的雌虫多因干枯死亡,但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以上是对“蛲虫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蛲虫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感染方式主要通过肛门一手一口直接感染和人群之间接触感染,偶尔,在肛周孵育的幼虫再返爬回肛门内而发生逆行感染。本病容易传播,常在集体儿童机构或家庭中造成流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引起这个病。儿童没有养成饭前洗手,勤剪指甲,不吸吮手指,勤换洗内裤、被褥等良好的卫生习惯。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经口感染,也可经口鼻、吸入飞扬的虫卵再咽下而感染。发现这个病时要积极配合治疗:
1.一般治疗及护理
本病必须采取预防与药物驱虫相结合,才能根治。患儿须穿满裆裤,防止手指接触肛门,每天早晨用肥皂温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换下的内衣内裤应予蒸煮或开水浸泡后日晒杀虫,连续10天。蛲虫寿命较短,如能防止重复感染,则有自愈可能。
2.药物治疗
(1)甲苯达唑口服效果最佳。
(2)恩波吡维铵口服,7天后再服1次。药片不可咬碎。必要时可在2周后重复治疗。服药后1~2天粪便会染成红色。
(3)噻嘧啶口服,连服3天,疗效很好。
(4)苄酚宁为了防止复发,间隔14日后再服一剂,疗效佳,副作用少,偶有恶心、呕吐反应。
(5)噻乙吡啶有显著驱蛲效果。
3.局部治疗
肛门瘙痒或有湿疹,可每晚睡前洗净局部,用10%鹤虱油膏或2%氧化氨基汞软膏涂布,可杀虫止痒,直到痊愈为止。
蛲虫的致病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机械或化学刺激,营养消耗及虫体迷路所致的并发症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在宿主肠道内不同发育阶段的蛲虫,对肠壁神经末梢均有一定程度的机械与化学性刺激,并可反射性地引起神经和胃肠功能失调,成虫的头部钻入肠黏膜内吸取宿主的营养,也可吞食肠内容物与微量血液,若蛲虫数量大则可影响儿童患者的营养吸收与身体发育,雌虫在肛门周围产卵可刺激皮肤,引起局部发痒,发炎或局部湿疹,出血和继发感染;长期刺激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失调,蛲虫附着于肠黏膜,并可钻入黏膜下层,导致肠黏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引起微小溃疡,小脓肿和出血等,成虫也可侵入阑尾引起急性或亚急性阑尾炎,偶尔雌虫逸出肛门外产卵,并可进入附近器官引起严重损害,可进入女性泌尿生殖系统;或经女性生殖系统进入盆腔或腹腔,并在局部产卵引起局部炎症和继发细菌性感染;后期可致肠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脓肿或肉芽肿;还可导致脏器损害,穿孔等,此外,有报道蛲虫引起的肺结节性阴影,推测可能是蛲虫经呼吸道移行至肺部所致。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