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常人的性心理活动的指向必然是异性.“青年男女那个不善钟情,妙龄少女谁个不善怀春”,爱慕和追求异性是人之本能.但却有少数人竟反其道而行之,钟爱起同性别的人来,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同性恋,它又称性取向障碍.
同性恋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尤其在西方.首先,它的散布很广,古今中外,不论哪种精神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地位;其次,它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中非但不绝迹反而曾有发展趋势,如60-70年代在美国竟出现过10万之众的同性恋大游行,公开呼吁“平等权利”;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过同性恋的表现或经历,如柏拉图,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培根等.
在我们的社会里把同性恋接触视为堕落,暖昧的历史已经很悠久了,正如性学之父金赛所说:
“人们对同性恋关系的(特别是男性)普遍的谴责起源于大约公元前7世纪在从巴比伦放逐后归来的犹太历史,而在这之前不论是口安生殖器接触还是同性恋活动都是与宗教礼拜仪式相联系的.在犹太人建国浪潮的发展中,为了试图与周围的邻居相区别,他们力图打破许多传统的与邻国一直分享的社会婚姻生活习惯.大多数犹太法典的谴责是以体现在迦南,迦勒底和非基督教徒的生活方式中的各种活动的事实为基础的,而且这种谴责是作为偶象崇拜,而不是作为性犯罪.经过整个中世纪,同性恋就被视为异端了.并且对于习俗与道德观念的这种改革使同性恋迅速地变成了道德问题,最终又成为违反法律的犯罪行为.”
有关同性恋起因是生物学或心理学原因的争论在某些方面是很激烈的,但其论点都不具有十分可靠的论据.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是“异性恋恐怖”,认为是儿时的遭遇在潜意识中种下了异性恐怖的种子,所以成年之后便害怕与异性作性的接触.行为学派认为是环境的影响,往往由于与异性交往受挫造成的人际关系的不愉快经验妨碍了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生物学因素中的主要问题是激素水平是否存在决定性作用?大多数女性同性恋者在青春期后的激素水平是正常的,只有约 1/3可见雄激素水平升高,但这一发现对于建立同性恋定向是不能成立的.同样可以推断的是出生前的激素状态也不能决定性行为的定向发展.女性性行为与雄激素的关系至少不像男性那么明确,在这一方面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也有人企图以遗传学理论来解释同性恋,认为性倾向是与生俱来的,但证据显然太少,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最近有人提出同性恋者大脑中视上核核团增大,细胞数目增多,但尚待进一步证实.
同性恋,一种或多或少的想与同性的人发生肉体亲昵关系的愿望,可以认作是自然的和生命经历中的正常变化.只有在把主要兴趣放在与生殖器有关的性行为上时,同性恋才是异常的,而把所有非生殖器的性活动统统说成是违背自然的这种论点实在是太狭隘了.
在婚姻关系之外对任何其他人进行实质性的触摸或肉体接触的作法是不允许的,因为它意味着性关系,但这种作法是令人压抑的或使人们的感情变得疏远了.特别是对妇女之间的这种禁忌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并且具有离间作用.你必须善于抑制那种突然想去亲吻或拥抱一个同性朋友的冲动.但是当这个自然的冲动已经停止,而你并没有明确认识到时,就会引起感觉上的冲突,内疚或不安.这种压抑会导致半自觉的反对感,引起人们对起初感到有吸引力的人产生不信任或不喜欢的感觉.当然这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心理现象,通常发生在朋友之间的一个很微妙的水平上.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