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是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女性,糜烂型较常见,精神压力 、食物 、牙科操作、全身性疾病和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均可以诱发或加重疾病的发展。其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触痛明显 ,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率低于黏膜白斑,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是潜在的恶性疾病。
口腔扁平苔藓的女性患者癌变机率较大,而合并丙型肝炎更易癌变,需定期随访。癌变部位多在颊黏膜、舌背部及侧缘。癌变类型多发生于非典型类型:糜烂-溃疡型 、萎缩型及斑块型,而网纹型不是癌前病变。有学者通过回顾性研究发现口腔扁平苔藓的癌变率在0 .39 %~ 3 .02 %,而另有学者通过5年的前瞻性研究认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不会癌变,只有口腔苔藓样病变才会癌变 。鉴于目前诊断标准不一致, 对于口腔扁平苔藓癌变仍有争议 ,地域 、时间及饮食差异 ,造成癌变率的明显差别,因此需寻找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防止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的原则是早期检测、早期诊断和长期随访 ,降低口腔扁平苔藓癌变的发病率和死亡,因而有学者提出一个概念“发育异常-瘤形成监视”,经积极随访,应用严密的临床标准检测并治疗口腔扁平苔藓早期恶变,可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在牙科医生诊断癌前病变和恶性病损时,教育患者显得尤其重要,使其降低烟草、酒精和饮食等因素所致癌变的危险性。对于癌前病变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是研制特异的组织标记,从而提高早期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