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指的是鼓室积液,以及患者听力的下降为主要的临床特征的一种非化脓性的中耳炎,这种中耳炎往往会在中耳部分产生一些渗出液或者是粘液类的积液,那么,对于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在治疗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对于常见的中耳炎疾病来说,清除中耳内的积液,改善中耳部分的通气和引流,以及对症治疗病因,是中耳炎患者最基本的治疗原则,具体来说,一般也分为西医的治疗方法和中医治疗方法两部分,在医学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西医类的治疗方式。
首先是对鼓膜穿刺和抽液,当然,成人在这件事情之前要先进行局部麻醉,其次是对鼓膜进行切开手术,尤其是针对于中耳内的积液比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够将液体全部吸出来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最为合适。还有就是当小孩子不肯配合的时候,使用局部麻醉无法对鼓膜进行穿刺的时候,也应该进行这种鼓膜切开手术。
再有就是,当中耳炎的病情长时间不好或者经常反复发作的时候,还有一种方法是鼓室置管术,是通过改善通气引流措施,使烟鼓管恢复功能来达到的治疗效果。另外,为了使,鼻腔整体能够保持与咽鼓管的通畅,往往在临床上还会使用麻黄碱液或者是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来进行交替的滴鼻,一般的每日会在4次左右。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再有,可以采用捏鼻鼓气的方法,也可以对治疗中耳炎有一定的效果,同时使用一些抗生素和糖皮质类激素,也是对辅助治疗中耳炎非常常见也非常有用的治疗措施。
在中医上,中医会将分泌性中耳炎分为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等几个不同的范畴,而治疗原则也无外乎也无外乎是风邪滞窍,痰湿聚耳,气血瘀络等几个方式。
总之,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才会有最佳的治疗方案,而在治疗当中,根据病情的程度,可以选择性的采取一些轻度的治疗方案,或者是一些手术上的治疗方案,这样对于中耳炎的治疗,以及防止中耳炎的反复发作有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