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虽然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可能伴随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反应、低血压、枸橼酸盐中毒、感染等。
1.过敏反应:血浆置换中使用的血浆制品或置换液,可能含有一些异体蛋白等致敏物质,当这些物质进入患者体内后,机体的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抗原,从而启动免疫应答,引发过敏反应。轻者可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症状,患者会感觉皮肤有蚁走感,忍不住想要搔抓,皮疹可表现为红斑、丘疹,多见于面部、颈部、四肢等部位。
2.低血压:在血浆置换过程中,大量的血浆被快速引出体外,如果置换液的补充速度跟不上血浆引出速度,或者患者本身血容量就偏低,就容易导致有效血容量不足,进而引发低血压。另外,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血管扩张的情况,会使得血压下降,患者会感觉头晕、眼花,看东西模糊不清,伴有乏力、心慌等不适症状。
3.枸橼酸盐中毒:当使用枸橼酸盐作为抗凝剂进行血浆置换时,枸橼酸盐会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使血钙浓度降低。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及时补充钙剂或者枸橼酸盐输入量过多,就容易引发枸橼酸盐中毒。患者早期可能会出现口唇、指尖麻木等感觉异常,这是因为低血钙影响了神经末梢的正常功能。随后可能会出现手足抽搐,表现为手部呈鸡爪样痉挛、足部也会出现痉挛性收缩,同时可伴有肌肉震颤、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等症状。
4.感染:血浆置换是一种有创的体外循环治疗,需要穿刺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如果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比如穿刺部位消毒不彻底、使用的耗材被污染等,就容易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入患者体内,引发感染。另外,置换过程中患者自身免疫力可能会暂时下降,也增加了感染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血浆置换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