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物中毒可能是误食变质食物、食用过敏食物、摄入被污染食物、接触有毒动植物、餐具不洁等因素,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可采取的方法有催吐、洗胃、使用解毒药物等。
1. 误食变质食物:小儿胃肠道较为脆弱,食用了过期、变质的食品后易引发食物中毒。变质食物中含有大量细菌、霉菌等微生物,它们在食物中繁殖并产生毒素,进入小儿体内后会引起不适。发现后应尽快让小儿催吐,减少毒素吸收。可使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小儿舌根。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补液盐散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预防脱水 。
2. 食用过敏食物:小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某些食物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如海鲜、坚果等。过敏食物进入体内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从而引发一系列过敏症状,看似食物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过敏食物,症状较轻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维生素C片遵医嘱用药缓解症状;症状严重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需立即送医急救。
3. 摄入被污染食物:食物在种植、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受到农药、重金属、化学物质等污染,小儿食用后就可能中毒。比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尽快清除毒物,可采用催吐、洗胃等方法。就医后,根据毒物类型遵医嘱使用二巯丁二酸胶囊、依地酸钙钠注射液、青霉胺片等解毒药物。
4. 接触有毒动植物:小儿好奇心强,可能会误食有毒的动植物,如毒蘑菇、发芽土豆等。这些有毒动植物含有天然毒素,会对小儿身体造成损害。立即催吐,然后送医。医生会根据情况进行洗胃、导泻等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特效解毒剂,如针对毒蘑菇中毒的巯基解毒药二巯丙磺钠注射液、二巯丁二钠注射液、二巯基丁二酸胶囊,遵医嘱使用。
5. 餐具不洁:餐具清洗不彻底,残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小儿使用后也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症状。要注意餐具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若已出现症状,症状较轻可先观察,适当补充水分;症状严重需就医,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肟分散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小儿食物中毒后,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体温、呕吐及腹泻情况等。饮食上先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需及时带小儿前往医院复诊,以便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