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的运动干预常见方式有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等。
1. 抗阻运动:通过使用器械如哑铃、杠铃,或利用自身重量如进行俯卧撑、深蹲等动作,对肌肉施加阻力,刺激肌肉生长和增强肌肉力量,能有效改善肌少症患者的肌肉质量和功能,提升身体活动能力。
2. 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这类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为肌肉提供充足养分,有助于维持肌肉的正常代谢和功能,长期坚持能一定程度上减缓肌肉流失。
3. 平衡训练:单脚站立、闭目站立、走平衡木等训练,能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稳定性,降低肌少症患者因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跌倒风险,提高生活安全性和独立性。
4. 柔韧性训练:进行伸展、瑜伽等动作,可增加肌肉的柔韧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肌肉僵硬和疼痛,改善身体的灵活性,使日常活动更加轻松自如。
5. 神经肌肉电刺激:利用电极片贴在皮肤上,通过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可增强肌肉力量,尤其适用于因身体原因无法进行主动运动的肌少症患者。
运动干预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合理选择运动方式和强度,逐渐增加运动负荷。运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员。同时,要保持规律的运动频率,长期坚持才能更好地改善肌少症状况,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