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精神等好睡眠多梦大便溏
2009年11月初霉菌感染,腹泻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
2009年11月1日前往就诊,便检霉菌感染.服氟康挫五天,服制菌素片15天,复查已无菌.但仍便溏一月余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肠道疾病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治疗
你好:
应该考虑诊断慢性结肠炎,必要做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不知还有其他方面的症状吗?一般大便当中有粘液说明肠道粘膜有糜烂和溃疡的问题,一般结肠炎治疗好了粘液也就没有了;目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医用原材料不断更新,新药不断出现;对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认识不断提高,彻底根治结肠炎的办法不断出现;建议应用军队科研成果-特效肠炎123号药治疗;特效肠炎123号药之所以能够彻底根治慢性结肠炎,是有他的特殊性;特殊的配方,全部是西药成分,其中三种成分是比较特殊的;特殊的应用方法,每天晚饭后吃一包药,15天一疗程;一般轻度需要1-2疗程治愈,中度需要2-3疗程,严重需要3-4疗程即可治愈;该药有在胃内溶解,有在小肠中段溶解,有在结肠内溶解,有效保护肠道正常菌群和肠道正常功能,消灭致病菌;有效增加肠道粘膜修复;保持正常饮食(一般鸡,鱼,肉都可以吃的,但是掌握一个原则:什么都可以吃,但是都不能够多吃),但是必须不能喝酒和吃辣椒;该药是完全可以彻底根治慢性结肠炎的;就回答这些,建议你首先应用一疗程,体会一下该药的特殊效果,不然我解释的再多也不如病人的体会为好;就回答这些,需要治疗再联系我好吧;
病情分析:
慢性结肠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某些病原体感染,遗传基因及精神因素有关,大多病程长,病情缠绵难愈,患者十分痛苦,
指导意见:
可以过调理脾胃,健脾益肠就能解决的,就能从根本上治疗肠炎.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指导意见:
问题分析:霉菌是在肠道正常菌群失常的前提才会发生的感染所以在使用氟康唑等针对霉菌的用药时要慎用普通抗生素避免必须加重肠道菌群失调.
指导意见:目前的情况是肠道霉菌已经被抑制但症状无缓解.建议你使用一些提供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如丽珠肠乐等.同时可以使用一些调节肠道功能的中成药如整肠丸.目前依然要慎用抗生素除非有确切证据证明有肠道感染否则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先调整一段时间再看.祝早日康复~
以上是对“肠道疾病应该注意什么怎样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腹痛,从上腹或脐周疼痛转称至右下腹,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炎症扩展至浆层后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肠道是消化器官中最长的管道,它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全长约7m左右,空肠与回肠曲回于腹部中央,周围由结肠将其围住.肠道疾病中,以阑尾炎发病率最高,占外拉住院病人的10%左右.肠梗阻亦属外科常见疾病,肠瘘则由损伤引起或手术后并发症.肠道的功能:小肠粘膜层表面覆以肠绒毛,主要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各种消化液在小肠中将食糜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使食物消化吸收后,剩余之废形成粪便,贮存于左半结肠而后排同体外.一旦肠道有病,就有会引起消化吸收障碍,以及一系列相关症状.
⑴急性阑尾炎:阑尾位于小肠与大肠交界处,附着于盲肠后内侧,长约5~7cm,直径小于1cm.阑尾腔的无端为盲端,近端则与盲肠相通,二者交界处有一半月形的粘膜皱壁,称Gerlach氏瓣,该粘膜闭合不全时,食物,粪便易进入腔内,引起炎症.其发病原因为管腔梗阻,细菌感染或神经反射性痉挛等因素.根据阑尾炎的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性阑尾炎,炎症较轻,仅浆膜层充血和粘膜层有轻微出血溃疡;化脓性阑尾炎,浆膜层极度充血和粘膜有坏死,化脓;坏 疽性阑尾炎,阑尾各层发炎,坏死,色泽暗红,壁薄组织糜烂,极易穿孔.阑尾炎有急慢性之分,二者症状类似,但急性发作时,体征更为明显.急性情 阑表现为:
①腹痛.从上腹或脐周疼痛转称至右下腹,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炎症扩展至浆层后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
②胃肠道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③发热.体温逐渐上长至37~38,视炎症轻重而异急性阑尾炎均采取手术治疗.症状轻而怀疑有阑尾炎时可保守治疗,使抗生素,针炙或中药等,但复发率较高.
⑵肠梗阻:肠道功能发生障碍,使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者称之为肠梗阻.
①肠梗阻根据病因分为:
A 机械性梗阻.各种原因引起肠道狭窄,食物通过困难者;
B 动力性梗阻.由于植物神经紊乱,使肠道失去正常需动能力,而致食物滞留者;
C 血动性梗阴.肠道血运障碍,肠系膜栓塞等引起.按梗阻部位分为高位梗阻与低位梗阻,前者为空肠及回肠上段梗阴,后者为回肠下段及结肠梗阻,根据血运情况又可分为:单纯性梗阻,肠壁血供正常,肠腔通道障碍;绞窄性梗阻,肠腔通道与血供均受障碍.
②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A 腹痛为阵发性绞痛,腹壁能见到肠型和需动波,听诊时有气过水声或金属音.
B 呕吐,开始时呕出物为食物,而后根据梗阻部位不同,可有不同性质的呕出物,高位梗阻有未消化食物,胃液,胆汁,低位梗阴为粪样呕吐物.
C 腹胀.低位梗阻较明显,腹腔部膨隆叩及鼓音.
D 停止排便排气,若为低位梗阻则停止排便,排气.
肠梗阻症状轻而没有腹膜炎时,可予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如反复发作,症状明显,尤以并发腹膜炎时需及时手术治疗.
⑶肠瘘:各种致伤原因引起肠壁上有异常空孔,使肠内容物外溢者称之.肠瘘分内瘘与外瘘,内瘘为肠壁穿孔与腹内其它脏器相通而不通向腹外;外瘘为肠壁穿孔通向腹外,有肠液,粪汁流出.肠瘘根据部位又分高位瘘与低位瘘.瘘口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100cm内为高位瘘,距空肠100cm以下者均为低位瘘.本节重点介绍高位肠瘘,因高位肠瘘治疗护理不当,对生命威胁较大,应引起重视.临床表现为一旦瘘口形成,每天可从瘘口流出大量胃肠液,胆汁,胰液,这些消化液有强列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所侵及的组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糜烂,瘘口周围的皮肤腐蚀更甚.病人软弱无力,出现消瘦.体温随着炎症扩展而上升,可出现持续高热.很快出现水与电解质的失衡,有脱水,酸中毒,低钾等症状.治疗应首先采取腹腔吸引,瘘口保持清洁干燥,加强全身性支持治疗,待适当时期再次手术,切除瘘口,恢复政党肠液通道.
指导意见:
护理
⑴术前准备:
①腹腔及肠道急性疾病,未明确诊断前禁用针痛剂,以防掩盖症状;禁止灌肠,防止肠穿孔;禁饮食,减轻肠道负担,同时,为手术作好准备;禁服泻药.
②置胃管接胃肠减压器,妥善固定,特别是肠梗阻病人,告诉其不能随便拔除胃管,因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有效措施之一.
③全身衰弱,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者,应迅速补充纠正,如快速输液或补充血容量等.给机体创造条件接受手术.
④常规准备.
⑵术后护理
①了解手术过程,检查病人身上各条管道,逐一连接与固定.注意保暖.测量术后第一次血压与脉搏,记录于护理单.
②注意各管道通畅,如胃管或腹腔引流管,经常检查与挤压,术后24小时内重视观察引流液的色泽与量,防止出血.
③认真做好出量与入量的记录,不能依赖家属陪客报告的数字作记录,以免偏差.
④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3日内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术后6小时内每1/2~1小时测量血压,脉搏1次,以及时察沉病情变化,肠梗阴者注意腹胀情况及肠鸣音有否恢复,肠瘘病人观察面容神态和机体软弱程度,均能提示病情在好转或是恶化.
⑤输液护理,由于肠道手术病人,多数置胃管,须禁食多天,输液时要不得从三个方面注意:第一质量方面,要增加高能量药物与胶体输入;第二数量方面,做到以出量补入量加正常需要量,必要时采取24小时持续滴注;第三速度方面,将全日24小时输液总量,分成三个8小时或计算出每小时应滴入量,以便计算每小时滴入量,每8小时结算1次,以达到预算中的输液量为准.因为,肠梗阻,肠瘘病人,均系消化吸收障碍,全身情况较差.肠瘘者,除上述情况外,每日有大量消化液外流,多者可达3000~4000ml,更应注意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防止代谢性情 酸中毒.注意血化验报告,如K+,Na+,CI-的测定及CO2,CP,pH值之变化,提供医生作为输液治疗的依据.
⑥营养护理.肠瘘病人从造瘘口滴注营养者注意;目前采用的24%要素饮食1000ml可供热量1800kcal,能基本满足成人一日需要量,开始使用时,浓度和数量均应减半,防止呕吐,腹泻等并发症,逐渐加至正常量;要素饮食宜当日配制新鲜供给;配制多余的要素饮食,宜冷藏,温度不超过10℃,避免变质;造瘘管保持通畅;滴注瓶每日调换,注意清洁消毒;滴注饮食应保持温热状态.若迁瘘口内滴注普通高热量流汁者,流汗要用三层纱布过滤后,再倒入滴注瓶内,以免管道堵塞.
⑦伤口护理.术后24小时内观察伤口有无出血.若表面皮层有少量渗血,可能为缝合或止血不当,宜稍加压力,以腹带包扎压迫,如出血较多,应采取止血措施.一般清洁伤口2~3日检查更换敷料,至拆线前不需更换敷料,有渗出和引流的伤口,可用等渗盐水清洁伤口.肠瘘病人伤口护理:肠瘘渗出液要及时引流至体外,在瘘口低处放置双套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伤口周围皮肤要以氧化锌油膏或凡士林纱布涂抹保护,避免消化液腐蚀.
⑧活动锻炼.术后病情稳定,即采取半卧位,每隔2小时协助左右侧身换位,踝关节与膝关节经常做屈伸和旋转活动,防止下肢肿胀和静脉栓塞;阑尾炎术后,一般24小时后即可起床活动;肠梗阻和肠瘘病人,根据具体情况,术后48小时可扶持下床,在床边走动,早期起床活动,可防止肠粘连和再度肠梗阻发生;每天作晨晚间护理时,嘱病人深呼吸数次,使肺部扩张良好.
⑨练习咳痰.往往病人因伤口疼痛,怕咳嗽,可协助和引导病人,咳前先深吸气,协助者两手从伤口左右侧向中间按压,用力适当,再嘱病人用力咳嗽,如此反复多次,使痰液咳出为止
温馨提示: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