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内科 → 1个月来低烧(原来下午开始低烧,现在整天低烧)

1个月来低烧(原来下午开始低烧,现在整天低烧)

女 | 25岁 悬赏400个健康币 2005-09-20 09:17:56 1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1个月来低烧(原来下午开始低烧,现在整天低烧)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8月初开始不规则低烧(36.5-37.1)从9月18日开始为(37.1-37.5),中途有2个星期为正常,
目前一般情况:四肢乏力
病史:5月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
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今年4月28日起病,首先低烧,然后高烧,颈部淋巴结肿大,白细包2700,后到医院住院治疗20天,经淋巴切片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后用激素治疗,吃了3个月的激素,服药期间体温正常,停药后做血常规捡查结果是:白细包5000左右,淋巴细包37左右。一个星期后至今体温又开始出现不现则低烧,最高时达到37.4,淋巴细升到50多(有时40多)。其它基本正常,颈部暂未发现淋巴结。请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或者还需做些什么检查及服用什么药物?
辅助检查:做过电解质,肿瘤标志物,AKP,尿粪常规正常范围;肝.胆.胰.脾.肾.双侧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正常窦性心电图;类风湿因子阴性;T细胞亚群:NK 7.76%,CD3 78.1%,CD4 41.7%,CD8 36.1%,CD4/CD8 1.16;CRP 14mg/L;胸片未见异常.抗CMVIgG(+),抗CMVIgM(-);冷凝集试验(-);血培养:阴性;痰培养:非致病性奈瑟球菌;骨髓培养:缓症链球菌群;骨髓穿刺提示:骨髓增生较明显活跃,粒系增生明显活跃,红系增生较明显活跃,巨核细胞数目正常.血涂片: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2分.
血沉:18
其它:

医生回复区

尹于勇
尹于勇 主治医师 擅长: 神经内科 帮助网友:2879称赞:5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5-09-25 22:40:48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eadenitis),由Kikuchi及Fujimoto于1972年在日本最先报道。本病多数情况下为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少数病例可以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甚至导致死亡。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但多见于东方人。 1、病因学1.1病毒感染从本病的临床经过来看,非典型的前驱症状,发热,自限性等,提示急性的病毒感染过程。因此,大多数研究者的焦点都焦中在病毒感染的证据搜集上。多种病毒,如腺病毒,微小病毒以及人疤疹病毒属的许多成员(CMV,EBV,HHV6)等,都有学者进行过研究。但这众多的研究都未能提供以上病毒是导致本病发生的直接动因的证据。而最让人感兴趣的是HUh J等运用PCR的方法对26例本病患者的淋巴结组织进行了检测,在其中的8例中发现了KSHV/HHV8的DNA。虽然该研究是一回顾性的研究,纳入研究的病例未作过相关病毒的血清学检测,故无法得知8例病毒DNA阳性的Kikuchi病患者是KSHV/HHV8的潜伏感染还是急性感染。但从本病的特征来看,更倾向于急性感染的过程。1.2免疫功能异常本病的某些患者表现为疾病过程反复发作,多器官系统受累,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贫血、血沉加快、多浆膜腔积液等,酷似风湿性疾病。在某些增生的组织细胞的胞浆中有γ-干扰素存在。Tumitai B等曾报道4例在诊断本病时发现ANA(1:80-1:2560)阳性的患者,其中3例在6-25个月后发展为SLE,提示本病与自身免疫疾病或结缔组织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学者认为本病就是SLE的一种特殊表现。2.发病机制2.1 细胞凋亡 细树调亡是近年来本病组织发生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Takakuwa等应用DNA末端标记法(DNA-end labeling),在受本病影响的组织中,发现了细胞核DNA断裂的现象一此为细胞凋亡的早期特征之一。Takano等亦最早在电镜下观察到了受本病影响的组织中有凋亡细胞的典型形态学改变,和核染色质的凝聚及沿核膜的着进现象,凋落小体(apoptotic bodies)的形成等。但本病细胞凋亡的引发机制尚缺乏统一认识。有研究认为是CD8+毒性T细胞介导细胞凋亡的发生。活检组织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区浸润的细胞主要是CD8+细胞,CD68+/CD4+的桨细胞样单核细胞亦可见到(可能是CD8+毒性T细胞的靶细胞)。实际上,与本病的早期阶段相比,晚期阶段的淋巴结活检标本中CD4/CD8的比例是下降的。这要归因于随着病程的进展,CD8+的细胞逐渐增多。有趣的是,在介导靶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CD8+毒性T细胞本身也经历了凋亡。关于这些细胞的行为的更深入的研究,有可能帮助我们最终认识该病的本质。2.2HLA-Ⅱ类抗原鉴于HLA抗原系统在免疫应答过程中所起到的广泛而复杂的作用,有研究者进行了本病与HLA抗原相关性的研究。 Tanaka等的研究显示,在本病患者中,HLA-Ⅱ类抗原中的DPA1*01和DPB1*02等位基因的频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我们知道DPB1*02等位基因在西方人中的频率(0.4-0.8%)远低于亚洲人(4.5-9.9%),这与本病常见于东方人而西方国家发病率低这一背景相一致。提示DPB1*02等位基因与该病的发生存在某种联系。2.3病毒蛋白有研究发现细胞素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已发现在某些病毒中(例如KSHV),含有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蛋白及信号蛋白相似的成份,如 cyclin D、bcl-2蛋白、IL-8R样蛋白、细胞素等。某些病毒蛋白可能扮演了细胞素的角色,导致了细胞增生及调亡的发生。3.组织清理学改变本病中的受累组织具有典型的特征性改变。光镜下,可见到多少不等、大小不一的凝固性坯死灶。坏死灶中有多少不等的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浸润,可见到组织细胞吞噬核碎片的现象,但缺乏中性粒细胞。坏死灶周围也有大量的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坏死区中的细胞主要是CD8+及CD68+,许多细胞中含有TIA-1颗粒(一种细胞毒性颗粒,常见于凋亡细胞中),NK细胞及B细胞则难以见到。电镜下,可以从超微结构方面获得本病所累及的组织中确有细胞凋亡的证据。低倍镜下的改变与光镜下相似,坏死灶中散布的核碎片实质上就是凋亡小体。在启分辨率的电镜下,通过核染色质的凝聚及沿核膜的着边现象,可以识别凋亡细胞,分辨细胞凋亡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改变:最先是尚无坏死发生的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组织细胞的单纯的增生阶段;然后是有明显的核碎片散布的坏死阶段;最后是恢复阶段。研究还发现凋亡小体的形成主要在坏死灶周围的区域,显示坏死灶周围的区域处于细胞凋亡的早期阶段。同时还可以见到部分组织细胞有吞噬凋亡小体及细胞的现象。4.临床表现本病的临床表现以淋巴结肿大,发热及粒细胞减少最为常见。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最多见,其次为胶窝,多数患者均为痛性淋巴结肿大。而发热则多表现为不规则热。除此之外,多汗、乏力、关节痛、肝脾肿大、皮疹等亦能见到。在少数病例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出现多器官系统受累,酷似风湿性疾病。且本病可与SLE、成人Still病、混合结缔组织疾病等伴发,而难于区分患者的临床表现系本病所致还是伴发的疾病所引起,放需注意鉴别。5.诊断如遇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淋巴结肿大,查血象发现粒细胞减少,则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实验室检查常可发现血沉加速,血清转氨酶值升高,有时外周血中可直见非典型淋巴细胞。最后的确诊需依靠肿大淋巴结或其他受累组织的病理活检。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如果在取活检时患者正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即淋巴结的病理学改变尚示未出现坏死(亦即在电镜下看到的第一阶段),则容易误诊为非何态金氏淋巴瘤。少数病例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若在诊断本病时发现ANA(+)者,要警惕有发展为SLE的可能。 6.治疗和预后本病为一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数周至数月(平均为3个月),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即能自行好转。若出现高热或淋巴结肿大显著时可适量给予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治疗无效。有少数病例可发展为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通常本病中肿大的淋巴结和其他受累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是一致的,都可见到典型的凝固性坏死及组织细胞浸润。但O Neill等报道了一例19个月的婴儿在原因不明的发热后死亡,尸检诊断为本病,并且发现在淋巴结和结外受累组织中的病理学改变不一致,因此怀疑出现这种特殊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预示疾病的预后较差来源:中国寻医问药网
      

疾病百科| 肿瘤

挂号科室:肿瘤科

温馨提示: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电子平... 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脱发、感染、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盗汗、[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西医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快速问医生下载
三叉神经痛与颅内恶性肿瘤 哪些原因容易引起肾盂输尿管肿瘤 彩超声能检查出肾结石和肾肿瘤吗 肿瘤可以引起肌张力障碍吗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葫芦素片

葫芦素片

本品用于解毒清热,利湿退黄。用于湿热毒盛所致迁延...[说明书]

肝复乐片

肝复乐片

1.本品具有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功能。 ...[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