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是麻风杆菌.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长约2~6微米,长约0.2~0.6微米,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粘膜以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温馨提示:
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