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血粘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数,它是血浆粘度,血细胞压(比),积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是血液随不同流动状况(切变率)及其他条件而表现出的粘度,切变率低时血粘度高,随切变率的逐渐升高粘度逐渐下降,最后趋向一个平稳的数值.
正常值:
参考值:毛细管法:M(男):4.25(+-)0.41F(女):3.65(+-)0.32旋转法:(37℃)M(男)F(女)单位230/S:4.53(+-)0.464.22(+-)0.41Pa·s115/S:9.31(+-)1.488.37(+-)1.22mPa·s
临床意义:
全血粘度是指液体的粘性而言.它是流动的倒数.粘度越大,流动越慢;反之,流动越快.比粘度值与粘度成正比,液体的粘度愈大通过毛细血管所需的时间愈长,其比粘度也愈高,所以 比粘度可以反映粘度的大小.
全血粘度的测定能为临床许多疾病,尤其是血栓前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流阻力增加,使血流速度减慢,最后导致血流停滞,直接影响脏器血液供应,导致疾病.
全血粘度增高常见于:血浆蛋白异常,如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由于血浆中蛋白的含量异常增高,使血浆粘度增高,进而使全血粘度增高;红细胞数量增多,如原发性或继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造成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均可伴有血液粘度的增高;红细胞质异常,如红细胞聚集性增加,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下降等可使得血液在流动时阻力增加,属此类型血液粘度增高最典型的疾病为心肌梗塞,冠心病;此外还可见于脑梗塞,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梗塞,视网膜动静脉栓塞,镰状红细胞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球形细胞增多症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