獭尾肝是一种肝脏的正常解剖学变异,也称为象鼻肝。它表现为左肝外叶细长,向人体左后方延伸,并越过左侧腋中线到达脾脏的左侧,呈新月形包裹于脾左外侧方,甚至延伸到其后方。这种形态的肝脏在影像学检查时容易被发现,但由于其相对少见,有时会被误诊为脾肿大、脾肿瘤等疾病。
獭尾肝的发生机制与出生前后肝脏营养供应方式的变化有关。出生前,肝脏营养靠脐静脉输送,而出生后则转为由肝动脉和门静脉输送。这一变化导致肝内血管合并、退化,数目减少,进而使得左肝供血、生长发育均不及右叶,左外叶后部肝组织逐渐退化,形成獭尾肝。
对于獭尾肝患者,如果肝功能正常且没有其他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定期复查即可。然而,如果患者同时伴有脂肪肝或血脂升高等情况,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改变生活习惯、服用降脂药物等。此外,由于獭尾肝可能引起压迫症状,如进食困难、消化功能不畅等,因此在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獭尾肝是一种良性的肝脏结构改变,一般不会对肝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但如果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或伴随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