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
一般成人肱动脉血压<12/8kPa(90/60mmHg)时,称为低血压.当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下降至明显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急性低血压,可表现为晕厥和休克(请查阅相关症状);慢性低血压则指血压呈持续降低的状态.
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体位性低血压与多种疾病有关,如多系统萎缩,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发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碍,血液透析,手术后遗症,麻醉,降压药,利尿药,催眠药,抗精神抑郁药等,或其他如:久病卧床,体质虚弱的老年人.③继发性低血压:由某些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风湿性心脏病,降压药,抗抑郁药和慢性营养不良症,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压病人主要临床表现:病情轻微症状可有: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症状包括: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了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影响了病人生活质量.据国外专家研究低血压可能导致与脑梗塞和心脏梗塞.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时血压迅速下降,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另外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治疗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吃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近年来推出α受体激动剂管通,具有血管张力调节功能,可增加外周动,静脉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滞,并能收缩动脉血管,达到提高血压,加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改善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晕,乏力,易疲劳等症状.其他药物还有:麻黄素,双氢麦角氨,氟氢可的松等,中药治疗等效果和负作用有待进一步考察.
温馨提示:
改变体位应缓慢,睡觉头部垫高。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