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的情况是完全可以考虑采用保守治疗的“三联立体综合疗法”在临床上突破了传统的单一用药治疗的不足,以超强的药效为动力源,起到生猛靶向作用,直达病灶;并运用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辩症施治为根本;配合高效穴位磁贴促进病灶部位修复因子,强化药物吸收。一、强肾健骨系列中成药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是在现代基因学、分子生物学成果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超临介萃取技术加工而成,所用原材料均取自于海拔3800米以上高原。二、系列中药组方:运用中医药理论辩证施治,具有舒经通络、祛风燥湿、活血镇痛的显著疗效。所有品种均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验批准。三、风湿骨痛贴:具有深灸通络的功效,深屈磁化,促进病灶部位修复因子,强化药物吸收。
是在经筋辨证论治基础上创立“长圆针疗法”,为数十种顽痛痼痹提供了新疗法。但对于免疫风湿病来说还是强调正规系统化治疗,长圆针建议做为一种辅助治疗还是可以的.风湿主要是关节病变,关节滑膜发生炎症,滑膜边缘长出肉牙组织,产生的血管翳破坏关节的软骨,血管慢慢扩大,最后能将关节全部软骨毁坏,这种病,药物目前还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它的发展。临床上治疗类风湿经常用到四类药。第一类.非甾类消炎药。这类药物主要作用是症状性治疗,不能控制病情。与皮质激素相比,不含激素。这类药物主要的副作用是易引起胃疼痛及出血,一些新药如布洛芬、芬必得等,副作用比较小。临床用药一定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考虑到疗效、副作用、经济情况以及对全身的影响,用药一定要个体化。第二类.改变病情的药物。到目前为止,类风湿还没有根治的疗法。但如果病人坚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这类药物,效果还是不错的。这类药物疗效慢,可能两三个月后才见效,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具有修复作用。第三类.免疫抑制剂。甲氨喋呤,SSZ,反应停,爱诺华等,其中甲氨喋呤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阻止关节变形能力高,小剂量使用,一般6周左右开始起作用。第四类.皮质激素。这类药物的特点是效果好,疗效快,但副作用也大。这类药物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病人由于自身原因,不能使用第一类药物;病人关节外症状严重。值得一提的是祖国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中华医药的理论体系、丰富中华医药的医疗实践。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供了最新的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一是控制关节及其它组织的炎症,缓解症状。二是保持关节功能和防止畸形。三是修复受损关节以轻减疼痛和恢复功能。四是最终实现彻底治愈,不易复发。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综合应用.一定能早日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免疫系统疾病有着相当大的优势,我科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配合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病关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已发表在中医杂志2006增刊.可供大家参考。中药配合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7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风湿病之一,以慢性、进行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损害,本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我科采用自拟养阴清热、调补肝肾、健脾除湿、祛风活血通络中药配合小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78例患者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并参照1988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1、2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1、3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男25例,女53例;其中20-30岁7例,31-40岁11例,41-50岁43例,51-60岁15例,60岁以上2例;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28年。2、治疗方法2、1中药基本方组成:生地30g,女贞子30g,桑寄生30g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30g,丹参30g,丹皮15g,赤芍15g,白芍15g,防风15g,秦艽15g,桂枝15g,黄芪30g,白术15g,苍术15g,防己10g,青风藤15g,雷公藤10g,鸡血藤15g,甘草10g。辩证加减:活动期邪郁而壅,热盛着加连翘30g,蚕砂15g,黄柏15g,滑石30g;卫阳不固痹邪阻络,寒盛着去生地、白花蛇舌草加黑附子10-15g,细辛3-5g,桂枝加至25g,痰瘀互阻疼痛剧烈、僵硬重着加胆南星10g,乳香10g,没药10g,地龙15g,肝肾同病、气血虚损着去生地、白花蛇舌草、雷公藤加熟地30g,菟丝子20g,怀牛膝20g,炒杜仲15g,黄芪加至40-60g;上身疼痛剧烈着加羌活15g,川白芷15g,姜黄15g,下身痛剧加川牛膝20g,独活15g。水煎内服,1日3次,连续服用3-6个月。2、2在服用中药同时,小剂量应用改善病情西药甲氨喋呤,1次2.5-5.0mg,7日1次,并给予叶酸片1次10mg,7日1次,以减少甲氨喋呤的副作用,连续服用1-2年。个别患者治疗前晨僵和休息痛偏重者加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经治疗主要症状缓解后停用。3、疗效分析3、1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沉、C反应蛋白等主要理化指标正常,能正常参加社会工作和劳动;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有所改善,血沉、C反应蛋白等主要理化指标正常或接进正常,生活基本能自理或恢复一定工作能力;无效:临床症状及理化指标无改善或加重。3、2治疗结果:显效43例,有效2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8.46%4典型病例李某,女,43岁,2003年5月2日就诊,类风湿性关节炎4年,双手掌指关节、腕、膝、踝等关节疼痛肿胀,晨僵1小时以上,活动明显受限,双手关节×线示:骨质疏松;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95mm/h;C反应蛋白42.7mg/L。给予上述方法治疗,1月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减轻,继续治疗三月后病情基本稳定,能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复查:类风湿因子阳性,C反应蛋白3.5mg/L,血沉23mm/h嘱继服甲氨喋呤巩固治疗。随访1年,病情稳定未见复发。5、讨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历节风”范畴。传统疗法多以祛风燥湿、温通经络为主,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多表现为发热、关节肿胀或红肿不可触摸,咽干、便干、尿黄等热毒痹阻、阴津亏耗之症侯;另外阳气内郁不达于外,又可出现关节冷痛之候。选用清热解毒、滋阴补液之品,如蛇草、公英、生地、女贞子、秦艽等,使气血得畅则诸症可消;患病日久病及肝肾,致脾土失健,气血虚弱导致痰瘀互阻、筋脉失和,湿气粘腻难祛。此时选用白芍、寄生、丹参、青风藤、雷公藤、防风、桂枝、黄芪、白术、防己等调补肝肾、健脾化湿、祛风活血通络之品,可使气血得充,风邪得散,痰瘀渐消,筋脉调和以达标本兼治之效。现代医学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基本病理改变是滑膜炎,关节外病变主要为类风湿结节和血管炎。方中所用生地、女贞子、黄芪、白芍是近年来公认的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蛇草、公英、丹参、赤芍、丹皮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可缓解炎症介质引起的血管炎性损害,改善关节周围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使肿胀僵硬、畏寒症状缓解;白芍、青风藤、雷公藤均有消炎、镇痛、免疫调节作用。综上所述,以中药辩证施治为主配合西药,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方面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