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面瘫引起的舌头歪,你可以去神经内科检查一下,如是面瘫可以按以下的方法治疗:
1)一般护理:急性期(发病2周内)注意休息,减少外出,外出时须戴口罩,避免再受风寒.应进流质饮食,进食时食物残渣易停留于患侧颊齿间,进食后应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对症护理:急性期面部注意保暖,耳后部及病侧面部行温热敷.因面肌瘫痪后常松弛无力,故病后即进行局部按摩.方法:对镜有手紧贴于瘫痪侧面肌上做环形按摩,每日三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当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鼓励患者练习瘫侧的面肌随意运动,以促进瘫痪侧早日康复.
(3)预防并发症: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故平时外出或睡眠时应戴眼罩,睡前应涂红霉素眼膏,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结膜炎.
面瘫的辩证论治
周围性面神经炎,属祖国医学“口眼涡斜”的范畴,概因外感风寒,阻滞经络,气血不和,筋脉失阳所致,临床当以疏经通络,行气和血,祛风散寒,滋养经脉为其治则.
一要改善微循环,减轻局部水肿,营养神经.口服强的松30~40mg1次/d,一周后渐减量,维生素B130mg2次/d.二用中药,三要保护暴露角膜,防止结合膜炎发生,涂眼膏,戴眼罩.局部保温,按摩均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面瘫后很多患者急于治疗,希望尽快恢复面部表情.患者从心理上应有所准备,患病的程度不同恢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失用,轻,中,重度病变型面神经炎的程度直接影响面神经麻痹的恢复时间.神经失用型一般20天左右恢复,轻度病变一般1个月左右恢复;中度病变2~4个月恢复;主要在病后3个月左右,恢复时间5~8个月.
物理治疗:1,超短波治疗.
2,脉冲电磁疗.
3,电刺激治疗药离子导入
4,电体操治疗
局部按摩治疗
1,枕额肌额腹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按摩时可以轻轻地地从眉头弓处向头顶额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
2,眼轮匝肌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主要原因是眼轮匝肌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处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眼睑功能恢复.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一般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不同类型上眼睑闭合障碍.重度病变型面神经麻痹,可以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神经麻痹后下眼睑人松弛所致.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食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
用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上口轮匝肌:用食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下口轮匝肌:用食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按摩.
6,下唇方肌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功能训练
1,抬眉训练2,闭眼训练3,耸鼻训练4,示齿训练5,努嘴训练6,鼓腮训练
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缝合术,面神经移植术,面神经远侧端与其他运动神经近侧端缝合术
目前采用外科手术治疗面神经麻痹仍处于研究中,与外科手术相比,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是可靠的,有人认为手术治疗面神经麻痹在减少后遗症及并发症方面是有益的,但是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损害,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和不适,手术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新的病发症,因此手术治疗应谨慎.
药物治疗
1激素治疗:成人患者首选的药物治疗激素即泼尼松,必要时采用氢化可的松静注,目前认为Bell麻痹是一种病毒炎症性自发免疫性疾病或神经水肿嵌压引起的病变,因此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是一种好的方法,使用的目的在于预防炎症的破坏性和炎症引起的纤维化作用,改善代谢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及病变对组织细胞的损坏作用,赢得采取其他有效治疗措施的时间或让机体的自然防御机制发挥作用.
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口服吸收差,考虑静脉用药.不良反应有一时性血清肌苷升高,皮疹,荨麻疹,尚有出汗,血尿,低血压,头痛,恶心等,静脉给药易引起静脉炎.
维生素:B1,B12弥可保注射液/片
神经营养药:1,神经生长因子(NGF)能保护感觉和交感神经元以及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损害和促进其修复和再生.NGF在国内外都未正式上市,目前主要来源与各个医院的实验室和医学科研单位,未获得国家正式批准,临床处于试用阶段.
2,神经节甙脂:有助于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修复.但本品也就是康纳素易引起吉林—巴雷综合征.
面肌痉挛的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可选用脉冲电磁疗0.6—0.8T,每次20min,高压静电治疗对部分患者特别是中枢神经细胞核功能紊乱引起的面肌痉挛有明显的疗效,亦可采用磁片敷贴法,敷贴于耳垂下和或下关,地仓,迎香等穴位.
药物治疗:肉毒杆菌毒素可以直接注入与痉摩有关的面部组织,毒素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孚体,引起局部肌肉的麻痹,消除眼轮匝肌痉挛,有助于症状改善,一般疗效维持三个月左右,随即需要再次注射,反复注射易于产生抗体,引起抗原抗体反应,药物作用降低,由于药物的毒性,仅少部分肌肉群能用肉毒杆菌毒素注射.
外科手术治疗:
1外科选择性神经切除,切除与运动功能亢进有关的面神经颞外分支,并保留足够的面神经分支,避免出现完全性面神经麻痹.2,经乙状窦后入路对面神经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88%的患者痉挛完全解除,这种手术可引起3%-5%患者长期面部无力,下列患者应禁忌颅内手术:医学上难以耐受本手术;年龄大或唯一有听力的耳位于面肌痉挛的同侧.
在微血管减压术中,面神经及减压的血管之间放置一外软的移植物,如明胶海绵,筋膜或肌肉片可以治愈90%的患者,在行血管减压的同时作面神经梳理,即用无创伤性钩针对面神经脑桥小脑角段进行反复分离梳理,甚至轻轻牵拉面神经,可提高治疗效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