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医生,你能不能给我说说刚才你给我推荐的那两种药之间的用药搭配量啊,两种药之间不会有什么冲突吧
我给你说一下我的完整病情吧.我最开始是在医院诊断治疗的.当时诊断是结核性腹膜炎,在治疗过程中引发了胸膜炎,前后在医院住院治疗了3个月.医生当时说病情控制住了,就让我回家吃药.在治疗过程中肝受损了,所以在吃别的药的同时还是在吃保肝药.我每星期都去医院检查.最近去检查的时候发现肝的两项指标很高:谷丙:172 谷草:89.我就咨询你们医生.有一位医生告诉我先把别的药停了吃葵花牌护肝片和联苯双脂滴丸,等肝好了再吃别的药.我就是想咨询哈,这个两种药混合吃,应该是个什么剂量.会不会有冲突,或者是别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护肝片是中药制剂,一般可以每日三次,每次4粒。联苯双脂滴丸常用量是每日三次,每次5粒,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肝功能。目前肝损伤不严重。如果复查转氨酶继续升高的话,最好住院治疗。
肝功能不好检查有没有,病毒性肝炎,平时,是否经常熬夜抽烟喝酒对你的肝脏也是有严重的伤害,一定不要抽烟,喝酒也不能熬夜,建议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服用护肝片和维生素片。
结核病的化疗过程中,大多数药物对肝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文献报道,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发生率为10%~30%,含HR方案高达23%~46.3%,尤其是强化治疗阶段.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时,多数学者主张停药,但也有的学者建议,可暂不停药,每2 周评价1 次肝功能,如肝功能无恶化,继续原有治疗;如有恶化,则停药.量效关系不密切型肝损害80%以上发生于用药1~7 周内.过敏反应可在治疗过程中消失.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肝内可诱导产生足够微粒体酶对药物进行代谢解毒.本文统计的66 例肝功异常者中,16.7% 的病例发生在用药1周内,57.6%的病例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87.9%的病例发生在用药后2个月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肝功异常表现主要以ALT升高为主,其次为AST,TBIL,ALP,γ-GT的升高或伴ALB的下降.黄疸2例.临床症状多为乏力,纳差,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肝功异常后并未立即停药,一般采用10%GS+VitC8~10g+强力宁或甘利欣80~10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加口服保肝药.50例(75.8%),ALT<80U/L者保肝治疗后继续原方案治疗,肝功损害并未加重或相继恢复正常.余16例更改治疗方案加保肝治疗,GPT平均在2周内恢复正常.黄孝桂等报道对25例接受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病人做了肝活检,发现肝功能异常者均有潜在肝脏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抗结核药物仅在肝脏原有损害基础上导致肝功能的异常改变.也有资料证实在肺结核化疗中,对肝功轻度异常者或转氨酶升高者采用加服护肝药物等综合措施,可预防肝损害的进一步发生,不必放弃H,R等药物的治疗,有利于化疗的顺利进行.本组病例75.8%采取此项措施,保证了化疗的完成.因此认为可根据各病例具体情况,在严密观察下,不停药而继续原方案治疗.对高危人群,如老年,营养不良,嗜酒,乙肝病毒携带者,既往有肝病病史者应密切观察,于抗结核初始加用适当保肝药预防,如葡醛内酯,联苯双酯,强力宁等联合预防乙肝病毒携带者及抗结核药药物性肝炎,可以收到满意效果.
您好,就您所述的情况,建议如下:
1.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以儿童,青壮年多见.结核性腹膜炎绝大部分继发于其他器官的结核病变.感染途径可由腹腔内结核直接蔓延或血行感染.病理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和干酪型.一般表现为发热,盗汗,腹痛,腹胀,腹水,股部肿块等,可引起肠梗阻,肠穿孔和形成瘘管等并发症.
2.对于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与肺结核治疗相同,但抗结核药对本病疗效较差,一般以链霉素和利福平联合应用为佳.对腹水型在放腹水后,于腹腔内注入链霉素,醋酸可的松等药物;对血行播散会结核毒血症严重者,在应用有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减轻中毒症状;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化脓性腹膜炎时,可行手术治疗.
3.抗结核药物均有较大的肝脏毒性,长期治疗过程中易引起肝功能损害.但抗结核治疗应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建议您先检查结核控制情况.如果结核控制较好,可暂时停用抗结核药物;控制不好,应与保肝药同服.
温馨提示:
多吃些绿色蔬菜,如大白菜、卷心菜、菠菜、空心菜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