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拉肚子
发病时间:5天
化验检查结果:肠炎腹泻,大便呈蛋花样.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打了4天点滴未见好转,请问中医有什么好方法?八个月的婴儿能吃中药吗?
出现腹泻,首先这种情况考虑是由于肠炎引起的典型表现,这种情况需要进行选择止血消炎的药物来进行治疗,需要按疗程进行用药,才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和治愈的效果
腹泻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如果不出现脱水,可以逐渐经过良好的护理自愈.记住以下几点腹泻的治疗原则:继续进食,预防脱水,治疗脱水,合理用药.
秋季腹泻的护理主要是饮食调节.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呕吐或者频繁腹泻而禁食,俗称空肚.因为孩子本来就因为腹泻丢失了很多水分,有病时又需要能量,禁食会促进脱水的发生,降低孩子的抵抗力,延长疾病的康复时间.一些老人甚至一些老医生至今还会建议家长禁食,这是错误的,是20年前的老观念,在九十年代就已经被纠正了.但是有病时孩子消化功能确实有所下降,所以食物要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喂母乳的孩子可以继续哺乳,注意少量多次,每次吃六--八成饱就行了,并要暂停辅食.如果吐了,只要想吃,过一会儿可以再喂.奶粉喂养的孩子可以将奶粉冲的稀一点,也要少量多次.吃饭的孩子以稀粥,面条,蛋糕,米粉为主,注意补充水分.
为预防脱水,腹泻的孩子要喂足够的水分.可以口服糖盐水,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喝米汤加盐口服液,口感好,又补肚减少腹泻次数.具体作法是:用新小米熬粥,要多熬一会儿,取上面的米油不要小米,一碗汤(500ml或者说1斤)加1.75克食盐(约一啤酒瓶盖的一半),搅匀了分次喝了,能喝多少喝多少.合适的标准是孩子尿量较多,口唇湿润.
一旦孩子不能进食,大便量太多,出现了上面所说的脱水症状,就要到医院就诊
你好,这个可以用中成药治疗,是可以的,另外宝宝腹泻和受寒消化不好有直接的关系,口服健脾散配合丁桂儿脐贴治疗,配合思密达治疗很有帮助,注意及时的补锌,及时的添加捕食很关键
以上是对“小儿肠炎腹泻,求中医治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继续治疗,建议抗炎治疗.可以服用头孢克污混悬剂或者黄连素片治疗,有发烧退烧治疗,严重的还需要输液治疗.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另外注意延长喂奶的间隔时间.让肠胃休息休息.多喂水.暂停辅食的添加.或减少辅食添加.好转后再循序渐进恢复.尤其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
你好,腹泻的危害很多,能造成贫血,脱水,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酸中毒等,因为肠内的平衡被打乱,腹泻其实也是一种保护面制,把体内的毒素排了出去,而过早服用止泻药往往不可取,会带来梗阻的.所以应该调理肠道内有益菌群的平衡,消除致病菌.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饮食不当,加以外感风寒,湿热,或病后体虚,脾虚,肾虚等原因引起.
中医辨证治疗
本证治疗以运脾升清为基本原则,寒胜兼以温中,滑脱兼以固涩,热胜兼以清热,湿胜兼以淡渗,脏气虚损则兼以补虚,食积兼以消导,阴伤不甚者兼以利尿,常用神曲,山楂,谷芽,麦芽,布楂叶之类消导药物,猪苓,泽泻,云菩皮,生苡仁,淮山药,乌梅,石榴皮等健脾渗湿收涩之类药物.
1.风寒型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2.伤食泻型.
方药:保和丸加减.
加减:腹痛胀者,加川朴6 克理气消胀,吐酸较甚者加藿香,竹茹以辛香止呕.
3.湿热泻型.主证:发热,口渴饮,烦躁,腹痛即泻,大便色黄而臭,便质稀薄或水样,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升清降浊.
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4.脾虚泻型.
主证:泄泻反复发作,时发时止,或食后即泻,大便搪烂,或完谷不化,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睡时露睛,唇淡,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腻,脉细弱,腹泻日久,体质日虚.
治法: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中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是辨证施治.建议结合临床中医师治疗.
温馨提示: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