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慢性咽喉炎
发病时间:经常
化验检查结果:
“金银花,胖大海,生甘草,乌梅,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元参”.
这些中药我煮来喝,每天3小碗,我的家人,可我的家人去说我最近的脸色黄了,说我喝这中药湿气,不行,可这是医生叫我喝的啊!我该怎么办,万分感谢!
那我家人所说的“湿气”有时怎么回事
湿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什么造成的,有什么影响,谢谢!
那湿气重会导致什么症状
请问 五楼 说的 “去湿健脾”的药,具体有什么呢,能介绍吗,谢谢
我还听家里老人说,吃多这湿气的药会伤腰,会吗?药还能继续喝吗? 谢谢!
不要在这里讨论中医的“湿”都会有什么证型了,因为太多了,在这里就单对你用的这副中药来说说吧!如果平时脾胃功能不是太好的话,因为这副药有滋阴的作用,就会出现俗话说的“腻胃”的副作用,而表现为食欲不振,舌苔厚重,甚至腹胀腹泻的症状,中医上叫“食少,便溏,纳呆”,时间长了会加重脾气虚弱,而出现周身乏力,少气懒言的症状.当然,这种情况是不适合长期服用这副中药的.
但如果平时自己的脾胃功能旺盛,能吃能喝还容易上火的话,那服用这副中药就比较对症了.所以,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开方用药要因人而异,同样的病因个人的体质不同所用的方药也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你是用来治疗慢性咽炎的吧?要说“湿气”,得先了解中医上“脾”的一项功能(中医上的脾和解剖学上的脾不是一回事),脾主运化,运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化精微,从饮食中吸收营养物质,使其输布于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二是运化水湿(就是你的问题),配合肺,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如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则可发生大便溏泄,身重肤肿等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你用的这剂中药,有滋阴利咽的作用,所谓‘滋阴'就是用水来降火的意思,水多则‘湿气'就重,湿气过重则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而黄色呢?在五行之中属于土,脾在五行之中也属于土,所以黄色是脾病的正色.
在中医理论上,就是这么个程序.所以,你也不能一听家人说,就认为自己就又添新病,其实不是那么回事,脾虚湿气重也要有明显的症状,经诊断后才能成立啊!
其实,真正的中医治病,会因人,因时,因地(三因治宜)的不同,对同一种病而采取不同的方药进行治疗,能照顾到病人病情的每个方面.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对每种病都拿一个药方不加辩证的运用.这是不对的.如果说你服用这方药有副作用,说明开药的医生,根本没有针对你脾胃虚弱或“湿气重”的情况灵活开具处方,如果是这样,你服用这个药的治疗价值也就不大了,你想想是吧?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认为你应该找个更专业的中医来诊治一下了.
你好,你家人所说的湿气即中医中的脾虚导致的湿气内停,其主要症状有:身目发黄,腹胀满,口腻欲呕,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稀薄,肢体肿胀等等.因为你喝的这副药主要是滋阴清热,喝多会不利于脾胃的功能.药是要继续喝,只是下次你去复诊时跟医生说一下新的症状,加一点去湿健脾的药.
你好,给你列几种没副作用的去湿健脾药:意苡仁,白术,苍术,黄芪,茯苓等等.中医讲究配伍使用,要去湿与健脾药一起使用.因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湿伤脾久之会伤肾,而腰受肾的影响.你的症状不算严重,暂时不会受影响,但如果你的症状有加重则要去正规医院去就诊. 对不起,答案晚了两天.
温馨提示:
防止过度用嗓,对于教师,文艺工作者要注意正确的发声方法,感冒期间尤须注意。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