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中医诊断我为湿阻,请问我饮食上该注意什么,我喜欢喝冷开水,可以吗?我可以去游泳吗
你好,湿阻中焦 ,病证名.中焦指脾胃.即湿邪阻滞脾胃,影响其运化功能.症见头重,怠倦,脘闷,腹胀,纳呆,口粘渴,喜热饮,小便短赤,舌苔厚白或腻,脉缓等.治宜健脾利湿.跟你说的基本无关,平常饮食尽量清淡一些,不要太油腻,自己也不要被中医的名词术语所骗了,饮食结构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好就行.
湿阻症的病因是1感受湿邪长期阴雨,空气潮湿,或久居卑湿之地,或涉水作业,或工作于潮湿之处,或冒雨露雾湿,湿邪则易袭人而病.我国长江流域,沿海等地,每到夏令梅雨季节,雨量集中,空气潮湿,持续时间亦较长,这段时期稍有不慎,即可感湿而病.
2.脾虚生湿生活不节,如嗜食生冷酒醴肥甘,或饥饱不匀,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得运化转输,停聚而生湿.
因此,病因有外湿与内湿之分,湿邪侵人人体的途径,就外感而言,是从体表,肌肤而人.“其伤人也,或从上,或从下,或遍体皆受,此论外感之湿邪,著于肌躯者也”(《临证指南医案•湿》).至于内生湿邪,是因脾胃功能失职,运化失常而生.外湿与内湿在发病过程中又常相互影响.外湿发病;多犯脾胃,致脾失健运,湿从内生;而脾失健运,又容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湿阻的病位在脾,因脾为湿土,不论外湿,内湿伤人,必同气相求,故湿必归脾而害脾.湿阻的基本病机是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运化障碍.脾为湿土,其性喜燥恶湿,湿为阴邪,其性粘腻重浊,湿邪阻滞中焦脾胃,则脾为湿困,脾不能升清,胃不能降浊,脾胃运化失职.水谷既不能运化,则脘痞纳呆,腹胀,大便不爽等;水津亦不能转输,脾主肌肉,湿困肌肤则头身困重.湿性粘腻,故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发病机制
不论外湿,内湿,在疾病的过程中,有湿邪从寒而化,亦有从热而化的病理变化趋向.形成湿邪寒化和热化的不同病理变化的主要条件:(1)感邪性质或环境.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或天暑地蒸,或嗜食酒酪所致,湿邪多从热化;或居于阴冷卑湿之地,或嗜食生冷所致,湿邪多从寒化.(2)体质差异.凡面白阳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湿易从寒化,成为寒湿之证;面赤阴虚之人,一旦感受湿邪,易从热化,成为湿热证.(3)脾胃状态.素体脾胃虚弱者,感湿易从寒而化;平素胃中积热火盛者,感受湿邪易于热化.(4)治疗用药.若过用寒凉之品,湿邪易于寒化;妄用燥热之剂,湿邪易于热化.湿从寒化,多易损伤脾阳;湿从热化,多易损伤胃阴,这又是湿邪寒化或热化后的病理发展趋势.但湿为阴邪,性粘滞重浊,湿胜则阳微,湿从寒化,乃是湿邪致病的主要发展趋势,故湿阻在临床表现上,寒化者多于热化.
1. 因此,你的病是需要确定因何而的病,是内湿,还是外湿.你可给据以上的内容来确定你下需要注意的饮食.并且你可以询问给你治疗的医生.他对你的病情最为了解.他可以给你正确的意见.
饮食调理,多吃芳香食物
湿热天气,湿热体质的人在饮食上应注意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调理呢?给大家介绍了一些实用的小方法,不妨试试.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荆芥,藿香等,但这些菜也偏湿,不能吃得太多,可把这些菜当配菜来吃,以清除湿气.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冬瓜,木瓜,山药,这些菜可以作为主菜来吃,有利湿作用.
茶:偏于温性的艾叶,佩兰,可以除湿,偏于凉性的竹叶,荷叶可以清热,每天泡茶喝,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作料:生姜,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湿,发汗等功效,每天做饭时适当放一点有温中祛湿的作用.
粥:湿热的季节粥也是很好的选择,茯苓,白术,小米,大米各适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湿养胃.
汤: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适量煲汤,清热利湿.
小孩或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如不想吃饭,浑身没劲或者饭后感觉胃满满的,腹胀,拉肚子等脾虚湿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药和炒鸡内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冲着喝,缓解症状.
少吃油腻,甜味品,预防湿热
湿热体质,除通过饮食调理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适度饮水,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应早睡早起,室内经常通风换气,能不用空调尽量不用,养成按时大便的习惯.早起出来活动到出汗为止,出汗可帮助排湿,但也不要大汗淋漓以免伤气.
体内湿热,如果只表现为轻微的症状时,通过以上调理就会有所好转,如果症状严重通过调理效果不好的,最好找中医辨证施治后再调理.
以上是对“中医诊断我为湿阻,请问我饮食上”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简便方:
(1)藿香12克,茯苓15克,水煎服.适用于湿困脾胃.
(2)党参15克,白术12克,炒薏苡仁20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虚湿阻.
(3)布渣叶30克,木棉花15克,水煎服.适用于湿热中阻.
预防方面注意改善工作,生活的潮湿环境,涉水冒雨后及时更换干衣;梅雨季节取鲜藿香,鲜佩兰及焦麦芽之类,水煎代茶饮,以芳香醒脾,和中化湿;夏季注意勿过于劳累,以免降低抗湿能力.无论是预防或调摄,饮食上慎食滋腻食品.
饮食上要少吃肥甘厚你的食物,比如肥肉等.最好喝温开水,喜欢喝冷开水可能是有点胃热的表现,可以游泳,加强身体锻炼.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湿阻为病,可见于许多疾病的过程之中,由于湿邪阻滞的部位不同,临床的病理反应亦不一致,如有湿阻经络,湿阻三焦,湿阻募原,湿阻气分,湿阻脾胃等
健脾的食物有: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小米,莲子,苋实,猪肚,鸭,鹌鹑等.
去湿的食物有:鲤鱼,赤小豆,金针菜,莴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下面介绍几种健脾去湿食疗方:
赤小豆,冬瓜煲生鱼汤
功效:补脾,利水,消肿,其作用为补脾而不留邪,利水而不伤正气.
生鱼一条,宰净,冬瓜(连皮)500克,赤小豆60克,葱头5个,煲汤,不放盐.
苋实煲老鸭
功效:滋阴养胃,健脾利水.
苋实100~120克,老鸭一只,宰净,苋实放鸭腹内加水文火煮2小时,加少许盐服食.
萝卜莲子猪舌汤
功效:清润滋补,宽中下气,可除春寒去湿困.
萝卜750克,莲子50克,苋实25克,蜜枣3个,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