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现在会自己走了,但活动不便不会上下台阶,出院后两个月了,没什么大的进展,想咨询一下有什么好方法能够恢复的更好
脑梗塞患者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1. 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2. 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250毫升.3. 溶血栓疗法-常用尿激酶,链激酶溶解血栓.用国产尿激酶2--5万单位加入0.56摩尔/升10%葡萄糖液中静滴,每日1次,每疗程10天.也有人采用尿激酶颈动脉给药治疗脑梗塞,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应用,由于采用颈动脉穿刺注药,难度较大,必须在医院应用.溶栓治疗应早期应用的原因,是由于血栓形成的第1天内,富含水分,易溶解,这样见效快,疗程短,但要密切观察病情,以免引起脑出血的严重后果.4. 高压氧治疗--经实践证明对治疗脑梗塞效果很好,可以大大降低脑梗塞的病残率.宜于早期应用,每日一次,10次为1疗程,每次吸氧时间90--110分钟,必须在密闭加压舱进行,受条件限制.5. 调节血压,控制高血脂,高血糖--目的是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但血压过高的不要降压太快;血压过低时适当给予提高.脑梗塞病人往往血糖高,对治疗不利,必须积极控制.6?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活动肢体,预防肺炎和褥疮发
你好,建议您去针灸科就行针灸治疗,针灸对脑血管病的肢体障碍效果特别好,要坚持治疗,有希望恢复.
脑梗发病一年后仍有肢体,语言障碍等就属于脑梗后遗症了,30%的脑梗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我国30%-40%的脑梗患者面临复发,脑梗五年的复发率是30%以上.因此,脑梗病人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治疗,防止或减轻后遗症.目前针灸与中药对改善症状,防止脑血管疾病复发具有很好的作用.
后遗症期的治疗重点以防止脑梗复发,改善症状为主.只靠锻炼和饮食调节,这是一级预防,是对尚未发生脑梗病变,但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的一种防病措施.对已经发生了脑梗的患者来说,要防止复发并继续改善症状,让它一直向好的方向发展,除注意清淡饮食,功能锻炼,控制好血压血脂外,最重要的还是可靠用药对脑梗病因的持续性防治.
脑梗塞患者注意事项:
(1)饮食护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另外,也可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鼻饲给病人.每次鼻饲量200~350毫升,每日4~5次.鼻饲时,应加强病人所用餐的清洗,消毒.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长期昏迷的病人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给病人保暖,防止受凉,感冒.病人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当病人有痰或口中有分泌物和呕吐物时,要及时吸出或抠出;每次翻身变换病人体位时,轻扣病人背部等,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预防褥疮.昏迷病人预防褥疮最根本的办法是定时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另外,还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现介绍:人翻身法(以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为例):第一步家属站于病人右侧,先使病人平卧,然后将病人双下肢屈起;第二步家属将左手臂放于病人腰下,右手臂置于病人大腿根下部,然后将病人抬起并移向右侧(家属侧),再将左手放在病人肩下部,右手放于腰下,抬起,移向右侧;第三步将病人头,颈,躯干同时转向左侧即左侧卧位;最后在病人背部,头部各放一枕头,以支持其翻身体位,并使病人舒适.
您的活动不便,主要是左半边,是因为栓子梗塞在脑内一个叫大脑中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且在右大脑中动脉,引起左半身偏瘫.
我建议您重要的是功能锻炼,这可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1,局部按摩,促进其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2,针灸治疗,对恢复受伤神经的功能,效果不错.3,锻炼不要急,要慢下性子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那样会得不偿失的.4,可以服些营养神经的药.平常多吃水果蔬菜.5,脑栓塞的栓子一般来源于心脏占60-75%,最常见的是房颤.还有动脉样硬化斑块的脱落及其他原因.所以,您在功能锻炼的同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治疗.
以上是对“脑梗塞后期有什么办法便于更好的恢复”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脑梗病人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治疗,防止或减轻后遗症.目前针灸与中药对改善症状,防止脑血管疾病复发具有很好的作用.现在正处于恢复期,应该及早进行康复治疗,若超过一年则不易恢复.
温馨提示:
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饮食中适当补充蛋白质。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