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网儿科 → 宝宝经常溢奶

宝宝经常溢奶

女 | 26个月 悬赏10个健康币 2009-10-25 10:58:40 6人回复 来自

健康咨询描述: 了.

医生回复区

wfdll
wfdll 副主任医师 擅长: 感冒,手足口病,小儿肺炎,磨牙,小儿感冒,小儿哮喘 帮助网友:226362称赞:19876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25 11:00:24 我要投诉

      您好 考虑是否吃得太极太快了 如果是母乳太冲 建议妈妈夹注点 喂饱后 拍背 打嗝 抬高体位 观察看看 如果是吃配方乳 注意奶嘴 是否合适
      

康复一生
康复一生 其他 帮助网友:483称赞:25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25 11:00:58 我要投诉

      小婴儿吃奶后容易吐几口奶,这在医学上叫溢乳.一般属生理现象,并不是病态.
      小婴儿溢乳与其消化道和生理特点有关.儿童和成人的胃一般呈垂直位,像一个略倾斜的倒葫芦形.它的底部可以存留气体,不致因为气体溢出胃部而带出食物,造成呕吐.小婴儿的胃呈水平状,胃底平直,缺乏突出部分.当胃内有气体存在时,由于气体较轻,上升到胃底部,再从贲门溢出,同时带一些奶,这就是溢乳.
      婴儿胃部贲门肌内发育不如幽门处完善,表明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这是容易造成溢乳的重要原因.同时,婴儿胃容纳量小,胃的肌肉和神经发育不成熟,肌肉张力较低等,均造成小婴儿容易溢乳.
      喂养不当,奶前哭闹,吸空奶瓶,吮手指,喂奶时奶头内未充满奶汁,都可以造成大量空气吞入婴儿胃内,引起奶后溢乳.奶后体位变动可使婴儿溢乳.
      遇到溢乳的婴儿,应该区别是生理性溢乳还是病理性呕吐.许多疾病,如饮变质牛奶,胃肠炎,溃疡病,脑膜炎,幽门先天性狭窄等,均可造成病理性呕吐.这种呕吐量较多,较频繁,伴有奶块,甚至有绿色胆汁或血性物,有时呈喷射性.这就应到医院及早诊治.
      对生理性溢乳婴儿,喂奶后要轻轻抱起,使之伏在母亲肩上.轻拍背部,让胃内气体排出,.再轻轻放下,取右侧卧位,头部稍抬高,这样可以减少溢乳的发生.一般到3人月以后就较少发生了.
      

马占欣
马占欣 河北隆尧友谊医院   医师 擅长: 支气管肺炎,高血压,胃炎,糖尿病,脑梗塞,感冒,胃 帮助网友:112258称赞:9834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25 11:07:55 我要投诉

      你好,考虑是消化不良的症状,建议服用小儿鸡内金进行治疗较好,同时应当多饮水避免宝宝着凉较好,可经常对宝宝进行腹部按摩促进消化改善肠胃功能,对改善宝宝溢奶和提高宝宝免疫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以上是对“宝宝经常溢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馨馨医生
馨馨医生 其他 帮助网友:283称赞:52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25 11:09:59 我要投诉

      您好,孩子吐奶,有以下的建议,但愿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帮助:孩子在吃完奶后在嘴角流出一点奶来,这是没关系的.消化不良的吐奶:吐出的奶一般有股酸腐的味道,还会夹杂着未消化的奶块,并一般会伴有食欲欠佳或食量减少等情况,甚至还会有腹胀,排便减少得现象.可以喂些消化水帮助一下的. 胃肠道炎症引起的吐奶:呕吐较频繁,次数也多,一般表现为食入即吐,而且往往会伴有发热,排稀烂便或伴有粘液等.建议及时就医,请当地医生处理为好. 胃肠道畸形引起的呕吐:通常表现为呕吐频繁,伴有腹胀,大便少甚至没有大便.脑部疾病引起的呕吐:如果颅内压升高,会引起喷射性呕吐,次数多少不一定,但一般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差,甚至昏迷,抽搐等.需要立即就医的. 与体位变动剧烈有关:因为孩子的食道短,胃又呈水平位,在孩子吃饱后,无论突然抱起或突然放下,都会令孩子吐奶,或与胃中空气外逸有关,或与孩子腹压突然增加有关.因此建议在孩子吃完奶后轻轻抱着竖起来,轻轻拍背部至少半小时,等胃里面的空气逸出后再放下. 孩子吐奶的时候,第一件事是要让孩子侧卧,最好是向右边侧卧,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抓紧孩子的双脚把孩子倒提起来,以防奶液呛到气管里去,从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是窒息.如果孩子在吐奶时有奶液从鼻子涌出,只要把涌出来的清除干净就行,鼻腔里的会慢慢变为干痂清除的.希望对您有一定的帮助,祝宝宝健康.
      

吕高照
吕高照 其他 帮助网友:7284称赞:1160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25 11:10:03 我要投诉

      您好:请不用担心!
       婴儿吃奶后,如果立即平卧床上,奶汁会从口角流出,甚至把刚吃下去的奶全部吐出.但是,喂奶后把宝宝竖抱一段时间再放到床上,吐奶就会明显减少.医学上把这种吐奶称为溢奶.
      小宝宝为什么会溢奶呢?
      ·小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底平直,内容物容易溢出.站立行走后,膈肌下降及重力的作用,才逐渐转为垂直位.另外,婴儿胃容量较小,胃壁肌肉和神经发育尚未成熟,肌张力较低,这些均易造成溢奶.
      ·婴儿胃的贲门(近食管处)括约肌发育不如幽门(近十二指肠处)完善,使胃的出口紧而入口松,平卧时胃的内容物容易返流入食管而溢奶.
      ·喂养方法不当,婴儿吃奶过多,母亲乳头内陷,或吸空奶瓶,奶头内没有充满乳汁等,均会使宝宝吞入大量空气而发生溢奶.
      ·喂奶后体位频繁改变也容易引起溢奶.
      溢奶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人工喂养,奶嘴的开孔大小要合适,奶嘴必须充满乳汁.
      ·如果母亲乳头内陷,在孕期就应加以矫正.
      ·喂奶后应将小宝宝轻轻抱起,头靠在母亲肩上,轻拍宝宝背部,使胃内空气得以排出.
      ·若溢奶是贲门松弛,闭锁功能不全所致,喂奶后应竖直抱起一二小时,再放到床上,头部略抬高.随着胃贲门部的肌肉发育完善,溢奶症状会逐渐减轻.
      可以试试在宝宝吃奶前后都给他拍一拍后背,吃完奶后让宝宝采用右侧卧位,枕头稍垫高一些,一般在3-6个月后宝宝吐奶现象会好转.
      首先要弄清楚宝宝是吐奶,还是溢奶,这两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
      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总的来看,由于第二种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较常见.
      如何防止婴儿吐奶呢?
      1,掌握好喂奶的时间间隔
      一般说来,乳汁在胃内排空时间约为2~3小时,所以每隔3小时左右喂1次奶比较合理.如果喂奶过于频繁,上一餐吃进的乳汁还有部分存留在胃里,这必然影响下一餐的进奶量,或是引起胃部饱胀,以至吐奶.
      2.采用适宜的喂奶姿式
      有的妈妈喜欢躺着喂奶,采用这种面对面侧卧哺乳的姿态式喂奶,婴儿吐奶的可能性增大.如果妈妈抱起孩子喂奶,婴儿吐奶的机会就会减少.因为怀抱的婴儿身体倾斜,胃的下口便相应有了一定的倾斜度,吸入的奶汁由于重.力作用可部分流入小肠.使胃部分腾空.因此,在进食等量乳汁的情况下,抱起孩子喂奶比躺着喂奶发生吐奶的机会要少.
      3.喂奶后不要急于放下孩子
      孩子完奶后,妈妈不应立即把他放回到床,而应竖直抱起,让宝宝趴在妈妈肩头,妈妈用手轻拍宝宝背部,让那些随吸切而吞入的空气排出,即让宝宝打嗝儿.气体在胃中停留,占据一定的空队是引起宝宝吐奶的重要因素,宝宝打完嗝儿,胃中气体排空,再放下就不易吐奶.
      别担心,我家宝宝那时吐得厉害,拍多久隔也不管用,奶顺着鼻子眼往外流,可吓人了,可人家没事,现在也好好的
      宝宝有溢奶的状况是十分常见的,约有50%的宝宝在不同程度上有溢奶的情况.妈妈只要在哺喂方法上多加注意即可.哺乳是妈妈和宝宝最亲密接触的时候,那种甜蜜和温馨的感觉是么的美.宝宝吃饱后美美的微笑,对妈妈来说简直就是天使的微笑.但是随之而来的溢奶和吐奶却有可能让妈妈手足无措.新出生宝宝多多少少都有溢奶和吐奶的问题.有些时候只需要妈妈稍微注意喂奶的手法就可以解决,有些溢奶却有可能是病理性的,需要妈妈们特别关注.
      最后祝您的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chenyw
chenyw 其他 帮助网友:86称赞:5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2009-10-25 11:14:38 我要投诉

      孩子溢奶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这是因为婴儿早期胃的发育还不成熟,而且不同于成人竖直的胃,婴儿的胃呈水平状态,容量较好,且胃上端抑制食物反流的贲门括约肌控制能力较弱,胃下端的幽门又比较紧,所以一旦哺乳过多或吞入空气就会造成溢乳.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出生半年内就会好转或消失.如果没有,或从开始就呈喷射状吐奶,就要考虑可能是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或存在先天畸形等问题了.
       避免孩子溢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如果是奶瓶喂养,奶嘴前端不要有空气,若是母乳喂养则要将乳头尽量比较深的让婴儿含住,减少空气的吸入.
      2,喂完后,应将孩子竖立抱起,斜靠在家长身上,身体稍微前倾,轻拍孩子后背,若有打嗝则表示有空气排出.
      3,孩子一旦出现溢奶,应尽量是他脸朝下,避免奶液倒流进入器官造成吸入或窒息.
      

快速问医生下载
疾病知识 健康视频 疾病知识 健康视频
1 2 3 4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戊酸雌二醇片

戊酸雌二醇片

1. 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说明书]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可用于口服避孕。也可用于治疗妇女...[说明书]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关闭

loading

看病 男科 妇科 癫痫 性病 养生 新闻 白癫风 牛皮癣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

快速问医生二维码
医师的追问
赠送医生锦旗:赠送医生锦旗是对医生回复的一个认可及鼓励!
赠送不赠送
返回
支付金额: 赠送医生锦旗支付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扫描二维码支付
关闭投诉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