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症状:胃受凉即痛,且时间稍长一点后即腹泻
发病时间:好几年了,好像一到冬季就有此症状
化验检查结果:没有查过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看过大夫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正常情况下胃不惧寒
病情分析:
胃受凉即痛,且时间稍长一点后即腹泻
指导意见: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来看我们建议您首先戒除烟酒(如果戒不掉就尽量少抽点少喝点),少食辛辣等刺激胃肠的食物,多干活少想烦恼事,减轻心理压力,别生气别着急,保持良好心情.这是最主要的.你必须在意这点.否则光凭用药是治不好的.当你以上都能够做到的时候,再加上以下药物即可缓解.药物为:奥美拉唑 1片 2次/日(口服两个月即刻停用,如烧心的厉害每次可加1片),援生力维 2片 3次/日,阿莫西林 2片 3次/日(如果青霉素过敏可改服:甲硝唑 2片 3次/日),庆大霉素针剂 1支 3次/日(口服半月即刻停用,如果过敏就不要用了).
生活护理:
可以再加用一个中成药:荆花胃康 2粒 3次/日.以上药物均为饭前半小时口服.必须按时服用,不可随意停服,一个星期内见效.希望我的回答能解除您的病痛
病情分析:
应该是有胃炎.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在临床上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
指导意见:
西医主要采取解痉,制酸,消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治疗措施,而中医诊治此病则另有特色.
祖国医学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仓廪之官,凡饮食不节,冷热不适皆可影响胃的受纳腐熟功能.
胃痛发生的常见病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治疗则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临床主要分为以下症型:
1, 寒邪客胃:系外感寒邪,内客于胃致使胃气不和而痛.症见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则痛增,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治则为散寒止痛,可选用高良姜,香附,吴茱萸,陈皮等药,成药可用胃气止痛丸治疗.
2,饮食停滞:系饮食不节,胃失和降而致.症见胃脘胀痛,嗳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当消食导滞,可选用莱菔子,神曲,山楂,半夏,连翘,陈皮,茯苓等药.成药可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等.
3,肝气犯胃:系气郁伤肝,横逆犯胃而发生疼痛.其症可见胃脘胀闷,攻撑作痛且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苔薄白,脉沉弦.治以疏肝理气为主,选用柴胡,枳壳,芍药,甘草,香附,川芎,川楝子,延胡索等药.成药可用舒肝止痛丸,气滞胃痛冲剂,胃苏冲剂等.
4,肝胃郁热:系肝郁化热犯胃所致,症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治以疏肝泄热和胃为原则,可选用丹皮,山栀,青皮,陈皮,芍药,黄连,黄芩,大黄等药,亦可用左金丸.
5,胃阴亏虚:系郁热伤阴,胃失濡养而致.症见胃痛隐隐,口噪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可选用沙参,麦冬,当归,生地,川楝子,枸杞子,芍药,甘草等药以养阴益胃.成药可选用养胃舒等.
6,脾胃虚寒:表现为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可用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吴茱萸等药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成药酌选附子理中丸,温胃舒等.
除常见症型外,若痛如针刺,拒按或出现黑便,舌紫暗应以活血化瘀为治则,如遇虚实互见,寒热错杂,则宜邪正兼顾,寒热平调.日常更当禁酒忌辣注意调摄,顾护脾胃.
生活护理:
1.戒烟酒;积极治疗口腔及咽喉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贫血.
2.患者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应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禁忌煎烤,奶酪腌熏食品;对萎缩性胃炎患者或伴缺铁性贫血者,应注重多吃牛肚,猪肚.此外,可多吃橘子.山植,也可选用鱼,肉,禽,蛋等食品,以起到刺激胃酸分泌的效果.
3.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演变为萎缩性胃炎.
温馨提示:
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