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鼻息肉又称为鼻茸,是一种常见的鼻病.此病多见于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
指导意见:
1,早期的鼻息肉的治疗
不一定要马上做手术摘除息肉,可针对病因作适当的处理,比如可用1%麻黄素液加激素滴鼻子和采用盐水洗鼻的方法.这样可不同程度的减轻鼻粘膜水肿,改善鼻腔通气和鼻塞的引流,以阻止鼻息肉的生长和减轻其他一些症状.
2,当鼻息肉长大到阻塞鼻腔,或者长出鼻前孔外时,鼻息肉的治疗
应当采取鼻炎手术治疗.另外,有的息肉并不大,却阻塞了鼻窦开口,影响了鼻窦的分泌物顺畅排出,这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不过,针对年龄偏大,或有心脏,血液等相关疾病的患者,在准备采取手术摘除鼻息肉时,应多加考虑.
生活护理:
一般情况下,摘除鼻息肉手术只须在局部麻醉下便可进行.手术不需要切开皮肤,只用鼻息肉圈套器即可完成.而对于多发性或多次手术仍复发产生的鼻息肉,可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手术.
病情分析:
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鼻息肉并非真性肿瘤,往往是变态反应和鼻窦慢性发炎引起的鼻粘膜水肿的结果.分为三型:(1)过敏性息肉.(2)炎症性息肉.(3)鼻后孔息肉.鼻息肉有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指导意见:
治疗原则
1.小息肉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2.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3.多发性或复发性息肉行常规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
1.未经治疗的小息肉,如无禁忌症可用激素治疗. 2.息肉摘除术后予抗炎及抗过敏治疗预防息肉复发.
治疗方案
本病有复发倾向,故现多主张综合治疗
1,类固醇激素疗法 该疗法适用于
(1)初发息肉:当息肉较小时,以皮质激素类气雾剂(如倍氯米松)鼻内喷雾,每日3—4次,每次50—l00μg,可阻止息肉生长甚至消失.
(2)堵塞总鼻道的大体积息肉:为便于手术摘除.先口服强地松.每日30—60mg,连服2周,可使息肉体积明显缩小.
(3)鼻息肉术后:术后以类固醇激素气雾剂喷入鼻腔,每日2次,坚持1—2月,可防止和延续息肉复发.
2,手术摘除 对于明显引起鼻塞或对鼻周造成侵袭性损害的大息肉,在以类固醇激素控制2周后可手术摘除鼻腔及鼻窦内的息肉组织,在鼻内窥镜下行筛窦开放彻底清除窦内病变粘膜,对防止息肉复发十分重要.
生活护理:
预防与护理
1,本病大多为各种鼻病的继发症或并发症,故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鼻病.
2,工作生活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
3,平时在鼻腔少用薄荷,冰片制剂.
4,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5,鼻腔清洗介入疗法.
病情分析:
鼻息肉患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的话,不仅会加重鼻息肉的病症,而且还会引发鼻息肉可诸多并发症.如咽喉炎,中耳炎及心,肺等脏据功能损害,有的甚至会发生恶变;少数巨大息肉可引起侵袭性并发症.那些生长较快,体积巨大的息肉,会挤压破坏鼻窦壁或鼻腔顶壁:继之侵犯眼眶,额窦,前颅窝,蝶窦和中颅窝等部位.
指导意见:
治疗原则
1.小息肉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2.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功能性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 3.多发性或复发性息肉行常规手术治疗.
1.饮食疗法
(1)鱼腥草煲猪肺:鲜鱼腥草60克,猪肺约200克,加清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肺.
(2)米醋煮海带:海带(干)60克,加米醋适量煮吃.注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者忌用.
(3)辛夷花煲鸡蛋:辛夷花l0.12克,鸡蛋2只,加清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时,饮汤吃蛋.
2.预防调护
应积极防治各种慢性鼻病,如鼻鼽,鼻渊等,以预防变生息肉.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抗病力,预防伤风感冒,以免症状加重. 注意饮食起居有节,戒烟酒,忌辛辣厚味,预防术后息肉复发.
尤其长时间的感冒不愈情况下容易发生.鼻中隔弯曲程度大的人更容易患此病,对于息肉较大者,长久吃药不好的,手术是最好的治疗方法,因为药物下去作用不能集中于病变处,故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对于比较轻的可以用微波手术.
生活护理:
中医认为鼻息肉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所以在饮食营养治疗方面宜清肺宣气,泻湿散结.另外由于鼻息肉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关系密切,所以要预防鼻息肉发生,就要积极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1,本病大多为各种鼻病的继发症或并发症,故要积极治疗各种原发鼻病.
2,工作生活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
3,平时在鼻腔少用薄荷,冰片制剂.
4,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5,鼻腔清洗介入疗法.
以上是对“什么食物阻止鼻息肉的生长..”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工作生活环境应保持空气新鲜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