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天
产后一天,单卵双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已转妇幼医治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如何治疗及预后
病情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许多原因组成的一组疾病,常见的几种黄疸原因是: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等,不同原因形成的黄疸其黄疸的特点又各不相同.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新生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指导意见:
西医药治疗
1 光照疗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生活护理: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
(7)需进行换血疗法时,应及时做好病室空气消毒,备齐血及各种药品,物品,严格操作规程.
病情分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胆是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度的坏死造成的
指导意见:
治疗上关键是蓝光照射来退黄和药物的维持治疗,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的,关键是要治疗及时不能拖的,不然很危险的,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
生活护理:
出院后,如果母乳的话,那就要母亲的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能吃辛辣的东西
病情分析:
黄疸对孩子的影响与导致黄疸的病因及黄疸的严重程度有关,不同的病因可以有不同的合并症,严重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而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应及时住院治疗.
指导意见: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分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小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生活护理:
新生儿发生黄疸可能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就可以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使胆红素的代谢出现异常,它发生在新生儿的特定时期,使生理性黄疸明显加重,并容易与生理性黄疸相混淆.病理性黄疸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黄疸可由细菌和其他病原体感染所致,如病毒,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非感染性黄疸有溶血性黄疸,胆道闭锁和遗传性疾病等.
除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一种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其特点为:黄疸程度较生理性高,黄疸持续时间长,有的可持续三个月之久.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喂母乳后3天,黄疸下降明显.母乳性黄疸与肠道重吸收胆红素有关.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诊断母乳性黄疸必须首先排除病理性黄疸.
以上是对“新生儿病理性黄胆的治疗及预后”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