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口腔的扁平苔癣
免疫力低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中西都看了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能挂上号吗?
病情分析:
口腔扁平苔癣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它的特点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由烛光白色的小丘构成的条纹,互相交叉织成网状,树枝状或地图状.初期没有疼痛感,或仅有轻微刺痛,黏膜变得粗糙,其柔软性,弹性也受到损害.此病的发病与情绪有较大的关系,潜伏期可有几年的时间.常因情感刺激,压力过重等引发.病久,黏膜会出现充血,水泡甚至糜烂.糜烂面多发生在口腔内的两颊,牙龈,舌体上下和两侧,此时可合并细菌感染.此病特点为时好时坏,容易复发.有些人常把口腔溃疡病与扁平苔癣的后期相混淆.口腔溃疡的特点是溃疡面大如黄豆,小如米粒,数目由少到多,表面附着一层白色腐膜.除发于口腔黏膜,牙龈,舌体上下,还可发于咽喉部,往往没有潜伏期,一般数月发作一次,逐渐加重,有的人甚至数十年不愈.对扁平苔癣,西医多使用抗生素,维生素,免疫制剂,激素等治疗,严重的还采用手术切除,但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口腔黏膜病是因情志不遂损及心脾,或阴虚火旺,热毒燔灼,或内蕴湿热上攻于口所致.精神压力大,疲劳,睡眠不足,女性月经来潮可诱发或加重此病.同时,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指导意见:
建议治疗方案:
1.普通型一般不需特殊处理.2.氯化奎宁:0.25克,口服2/日,一周后改为0.25克,1/日,1--2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要注意病员白细胞变化.3.口服维生素A:2.5万单位,3/日.4.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等应用.5.小范围病变可在病变基部粘膜下用2.5%醋酸强的松龙混悬液0.5--1毫升,加入等量的1%普鲁卡因液,局部封闭.亦可用维生素B12100微克加入1%普鲁卡因液1毫升,局部封闭.6.病损局部可涂含皮质激素的软膏,糜烂面可贴消炎止痛药膜.3)验方,偏方:1.加味通幽汤取生地黄30克,当归,赤芍,桃仁各20克,熟地黄,石斛,丹皮各15克,红花,牛膝各9克,甘草6克.上药加水煎至30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温服.加减: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双颊灼痛,月经不调,肝气郁滞者,加郁金,川芎,丹参柔肝理气;头晕耳鸣,睡眠不安,多梦易醒,易疲劳者,加枸杞,女贞子,酸枣仁,旱莲草补肾益肝;口干舌燥,双颊紧缩,重用生地,石斛,加天花粉,天麦冬;局部充血,糜烂,溃疡者,重用桃仁,红花.本方适用于口腔扁平苔癣,阴液不足,心火上炎型.症见病变区粘膜干涩,增厚,疼痛或麻木,可伴有局部充血,糜烂,口干舌噪,头昏心烦.2.加味逍遥散用夜交藤,茯苓,当归,薏米,生地各10克,柴胡,苍术,白芍,白术,黄芩,牛膝,丹参各6克,栀子,炙甘草,薄荷,龙胆草各3克.上药加水煎至300毫升,1日分2次温服,每日1剂.
生活护理:
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喝酒.
病情分析:
扁平苔癣的治疗尚无满意的疗法.首先应消除精神紧张,治疗慢性病灶,生活力求规律.针对有关因素予以治疗.当损害局限且无糜烂时,用2%~4%碳酸氢钠溶液与0.2%洗必泰溶液交替冲洗,每日数次,并每月进行复查.发生局部糜烂事,局部糜烂区可敷复方类固醇粉,每日数次,甚者可用确炎舒松,注射于局部,每周2次,并加用抗生素.糜烂在唇红部位者,可用肤轻松软膏涂敷,每日数次.局部用抗霉菌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制霉菌素50万单位,口内含化,每日3~4次.全身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应慎重,施行小剂量,短程方案,如强的松5mg,每日3次,用1~2周,用药期间做大便潜血及血压检查.也可用昆明山海棠2片,每日3次;雷公藤片3~4片,每日2次.还可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A酸.去除机械性刺激因素,刮除磨牙颊面的牙石,避免牙刷毛等刺伤局部粘膜也是非常重要的.
指导意见:
扁平苔癣大致与中医口蕈,口癣,口破,口疳等相似,多由热毒和湿毒积聚,或气滞血瘀,气血失和,湿热循经上逆,熏蒸于口,或肝郁血虚,化火上炎而致.证属脾胃湿热者,治以祛湿清热解毒,用平胃散合二妙散加减(苍术,厚朴,陈皮,薏苡仁,黄柏,夏枯草,土茯苓,藿香,佩兰,生甘草).证属肝经实火者,治以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车前子,生地黄,泽泻,木通,甘草).证属肝气郁结者,治以疏肝理气解郁,用丹栀逍遥散或柴胡清肝汤加减(柴胡,当归,白芍,栀子,丹皮,茯苓,黄芩,川芎,香附,郁金,连翘,炙甘草).证属血虚风燥者,治以滋阴养血,疏风润燥,用苔癣一号加减(当归,生地黄,白芍,熟地黄,麦冬,女贞子,枸杞子,白鲜皮,牛膝,香附,旱莲草).证属阴虚内热者,治以滋阴清热,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熟地黄,丹皮,茯苓,泽泻,山药,山茱萸,黄柏,知母,栀子,麦冬,旱莲草,天花粉,石斛).证属气血两虚者,治以益气养血,用八珍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泽泻,当归,制黄精,白芍,熟地,何首乌,石斛).证属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祛瘀,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柴胡,香附,生地黄,玄参,陈皮,甘草).局部可用青黛,炉甘石,孩儿茶,冰片涂溃疡面;吴茱萸末醋调敷涌泉穴;还可用青吹口散,双料喉风散,解毒生肌散,柳花散,西瓜霜等中成药,撒于患处.可用金银花,玄参,生地黄煎水漱口.针灸治疗可起到辅助作用,取穴侠溪,中渚,耳针取神门,交感,皮质下及压痛点.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