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由于临床上大多肝血管瘤患者瘤体较小,且多无症状,所以诊断并非容易,往往要结合一些有关检查方能确诊.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查方法有:超声波检查,(包括 A 型超声和 B 型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肝动脉造影,动态 CT ,核磁共振( MRI ).
指导意见:
上述检查方法各有何特点?
1 ) B 超诊断: B 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 , 敏感性较高的优点 ,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 , 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 , 其敏感性很高 , 甚至可检出 1cm 以下的小血管瘤 , 但其特异性不高.
( 2 ) X 线诊断: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脏明显增大时 , 单片可以显示肝脏增大.胃肠钡剂造影 , 也可显示胃肠道受推压的表现.有时血管瘤钙化 , 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 , 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倾向,偶尔可见静脉石,多数肝脏血管瘤较小 , 也不钙化 , 所以单片和胃肠钡剂造影往往不能显示 , 只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才能发现.由于其特异性不高 , 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 3 )肝动脉造影诊断:本法有相当的特征性,病灶的检查率和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可达 95% 以上.
( 4 )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诊断:一般认为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 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乎达 100% .但其敏感性较低 , 小于3cm的病灶不易检出 , 而 3cm 以上的血管瘤 CT 表现常较典型.
( 5 )动态 CT 诊断:近年来由于 CT 的广泛运用 , 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 CT 能发现较小的病灶,利用造影剂的作用,对肝内占位病灶能做出较好的定性诊断,血管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达 95% 左右,但对直径 < 2cm 的血管瘤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 6 ) MRI 诊断: MRI 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液流动 , 其T1 及T2弛豫时间较实体瘤为长.本法的检出率较高,但价格亦较高.总之诊断肝血管瘤的超声及CT最为方便,而血池扫描与肝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
诊断肝血管瘤怎样选择影像检查?
以上所例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其特点 , 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可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 率一般来说 , 对于肝内占位病灶 . 可先行 B 超检查 , 简便易行 , 不能定性者再行 CT 检查 , 若 CT 不能定性可进一步行快速增强动态扫描或 MRI 检查 , 对多项影像学检查都不能排除肝癌时 , 才行肝动脉影甚至剖腹探查.
肝血管瘤B超检查有何特征?
病情分析: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海绵状血管瘤一般是单发的,多发生在肝右叶;约10%左右为多发,可分布在肝一叶或双侧.血管瘤在肝脏表现为暗红,蓝紫色囊样隆起.分叶或结节状,柔软,可压缩,多数与邻近组织分界清楚.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 血管瘤形成原因未明,有人认为是肝内血管结构发育异常所致,也有人认为与雌激素水平有关.本症中年女性多见,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6倍.因本病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肝内占位性病变,故临床上要注意与肝癌相鉴别.
指导意见:
1.肿瘤直径<5cm者,不需手术治疗,定期复查,随诊.
2.肿瘤直径5-10cm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3.肿瘤直径>10cm者一般行手术治疗.
4.手术方法为:(1)肝血管瘤切除或肝叶切除术;(2)肝动脉结扎术;(3)术中冷冻治疗.
5.非手术治疗:(1)放射治疗;(2)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病情分析:
诊断肝血管瘤的检查方法?
由于临床上大多肝血管瘤患者瘤体较小,且多无症状,所以诊断并非容易,往往要结合一些有关检查方能确诊.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检查方法有:超声波检查,(包括 A 型超声和 B 型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肝动脉造影,动态 CT ,核磁共振( MRI ).
上述检查方法各有何特点?
1 ) B 超诊断: B 超对肝内血管瘤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 , 敏感性较高的优点 , 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检查方法 , 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 , 其敏感性很高 , 甚至可检出 1cm 以下的小血管瘤 , 但其特异性不高.
( 2 ) X 线诊断:巨大血管瘤引起肝脏明显增大时 , 单片可以显示肝脏增大.胃肠钡剂造影 , 也可显示胃肠道受推压的表现.有时血管瘤钙化 , 表现为条索状致密影 , 有呈放射状排列的倾向,偶尔可见静脉石,多数肝脏血管瘤较小 , 也不钙化 , 所以单片和胃肠钡剂造影往往不能显示 , 只有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才能发现.由于其特异性不高 , 故临床上应用较少.
( 3 )肝动脉造影诊断:本法有相当的特征性,病灶的检查率和诊断的符合率均较高,可达 95% 以上.
( 4 )放射性核素血池扫描诊断:一般认为血池扫描的特异性高, 阳性提示诊断价值几乎达 100% .但其敏感性较低 , 小于3cm的病灶不易检出 , 而 3cm 以上的血管瘤 CT 表现常较典型.
( 5 )动态 CT 诊断:近年来由于 CT 的广泛运用 , 大大提高了肝血管瘤的检出率. CT 能发现较小的病灶,利用造影剂的作用,对肝内占位病灶能做出较好的定性诊断,血管瘤诊断的符合率较高可达 95% 左右,但对直径 < 2cm 的血管瘤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 6 ) MRI 诊断: MRI 对含血管的病灶敏感性较好,肝血管瘤血管腔内含有缓慢的血液流动 , 其T1 及T2弛豫时间较实体瘤为长.本法的检出率较高,但价格亦较高.总之诊断肝血管瘤的超声及CT最为方便,而血池扫描与肝动脉造影为确诊手段.
指导意见:
诊断肝血管瘤怎样选择影像检查?
以上所例各种影像学检查都有其特点 , 多种检查手段相结合可提高肝血管瘤的诊断 率一般来说 , 对于肝内占位病灶 . 可先行 B 超检查 , 简便易行 , 不能定性者再行 CT 检查 , 若 CT 不能定性可进一步行快速增强动态扫描或 MRI 检查 , 对多项影像学检查都不能排除肝癌时 , 才行肝动脉影甚至剖腹探查.
肝血管瘤B超检查有何特征?
B 超对肝内血管瘤病的诊断具有简便易行,敏感性较高的优点 , 临床上肝血管瘤往往由 B 超首先发现,所以 B 超应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肿瘤的图像常见有高回声型 ,低回声型和二者混合型 , 高回声型血管瘤 B 超的诊断符合率可高达 90%, 但低回声型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 , 总的 B 超诊断符合率可达 54.5~91.9% .血管瘤典型超声表现为均质 , 强回声 , 边缘清楚及后壁声影增强的肝内占位 , 中心可出现小的低回声区.大约65%~75% 的血管瘤呈现上述典型表现,其余病灶呈低回声,等回声,混合回声.高回声也非血管瘤的特异征像 , 同样见于少数血管丰富的 HCC ,转移灶,腺瘤, FNH 等病灶.总之 ,B 超检查血管瘤有一定的局限性,易误诊,诊断的符合性较差 , 需借助其它的检查手段.
生活护理:
多数有症状型者可在上腹扪及包块,钝圆,光滑柔软,囊性感,无压痛,随呼吸上下移动并与肝相连.个别患者包块质硬,偶然在瘤体上听诊可闻及传导的血管音.
以上是对“治疗肝上血管瘤的中药多少钱..”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