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轻度贫血
孩子出生时,剖宫产.11月2号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贫血症状服用硫酸亚铁,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解决,谢谢.
病情分析:
你好,轻度贫血是可以配合治疗的.
指导意见:
贫血建议服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来做治疗为好,乳汁稀是需多注意营养为好,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牛奶,鱼,禽,肉类等,同时多吃蔬菜和水果.
病情分析:
虽然“奶稀”并不代表奶质不好,但总体来说母乳的优越性是牛奶和配方奶无法比拟的.每一位妈咪的乳汁营养素含量确有不同,这主要与乳母的膳食有关——
指导意见:
1. 哺乳期的膳食调配应参考我国营养学会的建议推荐供给量,增加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尤其是优质蛋白质,钙,锌,铁,碘和B族维生素,并要注意各营养素之间的合适比例.
2. 注意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
3. 母乳中的水溶性纤维素,如维生素B1,B2,C等,可因乳母膳食中含量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乳母膳食中要注意合理补充.
4. 近期对中国妈咪乳汁调查显示,除钙含量低,脂肪含量,锌和DHA含量偏少,应适量增加食用油,坚果,黄油,动物脂肪,海鱼等,促进宝贝脑发育及视网膜的形成,提高免疫力.
5. 平日偏食,尤其是素食妈咪,如果营养素不够全面,会对宝贝的营养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是对“乳汁稀怎么办”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轻度贫血,产妇乳汁稀少
指导意见:
建议产妇饮食要多种多样,荤素兼备,富于营养和易于消化因为产妇产褥期的营养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1,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还含有卵磷脂,卵黄素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容易消化,适合产妇食用.但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好.有些地区习惯上主张多吃鸡蛋,甚至一天要吃到20~30个,这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吃得过多也无法被身体吸收,会白白地被排泄出去,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所以,产妇每天不必超过4~6个鸡蛋.
2,红糖: 由于红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得多,所以饮服红糖后会使产妇全身温暖.红糖中铁的含量高可以给产妇补血,红糖中含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能够利尿,防治产后尿失禁,促进恶露排出,红糖还有生乳,止痛的效果.但是也不要食用过多,一般饮用不能超过10天,时间过长增加血性恶露,并且在夏天会使产妇出汗更多而体内少盐.
3,汤: 鸡汤,鱼汤,排骨汤含有易于人体吸收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而且味道鲜美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还可促进泌乳.产妇出汗多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要高于一般人,因此产妇要多喝汤汁.但是专家提醒,在多喝汤的同时,别忘了要多吃些肉,肉比汤的营养要丰富得多,那种“汤比肉更有营养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4,小米: 小米含量丰富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能够帮助产妇恢复体力,刺激肠蠕动,增进食欲.但是专家提醒,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产后也不能完全以小米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营养.
5.莲藕:莲藕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清淡爽口,是祛淤生新的最佳蔬菜,能够健脾益胃,润躁养阴,行血化淤,清热生乳.产妇多吃莲藕,能及早清除腹内积存的淤血,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使乳汁分泌,有助于对新生儿的喂养.
6,黄花菜: 黄花菜含有蛋白质及磷,铁,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尤其适合做汤用,中医书籍记载,它有消肿,利尿,解热,止痛,补血,健脑的作用,产褥期容易发生腹部疼痛,小便不利,面色苍白,睡眠不安,多吃黄花菜可消除以上症状.
7,黄豆芽: 黄豆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c,纤维素等, 蛋白质是生长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能修复生孩子时损伤的组织,维生素c能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防止产生出血,纤维素能通肠润便, 防止产妇发生便秘.
8,海带: 海带中含碘和铁较多,碘是制造甲状腺素的主要原料, 铁是制造血细胞的主要原料,产妇多吃这种蔬菜,能增加乳汁中的含量.新生儿吃了这种乳汁,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防止因此引起的呆小症.铁是制造红细胞的主要原料,有预防贫血的作用.
9. 多喝八爪鱼汤和木瓜汤
生活护理:
注意营养,还是奶水稀少就要给宝宝喂奶粉了,防止饿着宝宝
病情分析:
贫血症状服用硫酸亚铁,只是暂时性治疗
指导意见:
对于缺铁性贫血还是建议食疗,虽说效果慢,但是从根本治疗的.
生活护理:
一般缺铁性贫血靠膳食来补充,但是人的肠胃只能吸收膳食含铁量的1/10,同时你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介绍一些含铁量高的食物:(单位:毫克/100克食物)
芝麻 50.0 黄豆 50.0 木耳 185.0 海带 122.0
虾子 69.8 猪肝 25.5 紫菜 149.0 芝麻酱58.0
还有就是药膳:
1 归参炖母鸡 当归15克,党参15克,母机一只,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内,置沙锅中,加葱,料酒,姜,食盐,水适量,放火上炖烂吃肉喝汤!
2 猪脊褒莲藕 猪脊骨500克,莲藕250克煮熟服用!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