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了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问过保健医生,说是没事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或是什么原因或是什么病吗?
病情分析:
你好,这位患者,感谢你对有问必答网站的支持.
我看了你的病情之后诊断为
正常
指导意见:
婴幼儿的节奏性动作困扰不少家长.例如,有些宝宝会随时随地摇头晃脑;坐在学步车上持续跳动不停;脚掌不断用力拍打地面;在娃娃床上则拚命地将后脑勺或前额往床沿,墙壁撞去;或是不停地在床上翻滚摇动,直到身体或头部顶到床边为止;有的宝宝则有事没事便猛打自己的头,抓自己头发……. 这些怪异动作往往让家长担心,深怕孩子是不是过动儿?脑袋是不是有问题?还是脑压过高,头会痛?要不然怎么老是撞头,这样一直跳,一直晃,一直撞,也让家长相当不安,深怕会伤到孩子脑筋,造成后遗症. 根据观察研究发现,这些节奏性动作通常出现在宝宝六个月大之后,此时小宝宝已能感受到规律的节奏,也开始会随着音乐的拍子摇摇摆摆,这种情形在男孩子比较常见,男孩子因活动力较强,也比女孩子容易紧张.摇晃和吸吮手指头,揉搓衣角,被单或玩具一样,主要发生在孩子感到疲倦,想睡或遭受挫折时,应视为一种自我慰藉,自我安抚的动作,无伤大雅.不断跳动也是孩子成长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孩子满足自己的韵律感,也是粗动作发展的过渡期;培养适当的节拍观念,有助于他们日后学习走路,及高难度运动时所需的协调性及节奏感. 大多数撞头长大即消失 最让家长伤脑筋的,是宝宝撞头的怪癖.大多数有此习惯的宝宝都是在想睡但难以入睡的时候开始撞头,直到把自己似乎撞昏了才会停下来睡觉.家中有儿女如此,家长先不用惊慌,也不要责骂,约束孩子,要用关心与耐心来对待;必须把婴儿床四周包上衬垫,以免宝宝撞出瘀青或流血,同时改用没有轮子的婴儿床,或将床靠着墙边固定好,防止宝宝乱滚乱撞把婴儿床震得到处跑而发生危险. 一般这种习惯会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而自行消失.若家长对于孩子的怪异举动还是无法释怀,或孩子有自残倾向,甚至出现语言,智能发展延迟的迹象,以及持续性的不自主运动,便应寻求小儿神经科和儿童心智科医师的协助.
小孩子生气的时候爱打自己的头,这是他愤怒的情绪的表达方式。但是同时还要注意近期有没有感冒发烧,吃喝拉撒睡的情况,需要警惕脑炎。如果只是生气的时候出现这种情况,没有任何问题。
以上是对“生气时爱自己打自己的头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您好:人活著就为了自己多想想,多爱自己一点!
指导意见:
自残伤的是谁?值吗?能解决问题吗?该不该生气,夫妻之间为什么不能宽容些呢.冷静下来好好想想,为什么不心平气和的谈谈呢,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而不是一味的发脾气
不好意思,您误会了,我说的是我小孩,上面写的是1岁
对不起,不好意思,看错了!!
有的宝宝生气时打自己的头,用头撞墙撞门,揪妈妈的衣服或打别人等,都是在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正是这个年龄阶段宝宝的特点.宝宝个性很强,表现的就更加充分一些.选择这些动作作为表达愤怒的方式并不是宝宝的过错,1岁多的宝宝没有能力去鉴别哪些动作是有害的,哪些又是无害的,更不会知道这样的动作可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危险.这些判别需要成年人去教给宝宝,只是教的方式要符合宝宝的年龄特点,也就是说,是宝宝有能力接受的.
宝宝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生气时也是要有发泄的渠道和方式.既然不允许宝宝打自己,也不能打别人,那就应该教给宝宝合适的方式.
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替代物
可以采取让宝宝打枕头,沙袋之类的软的东西
讲道理
待宝宝气消后一定要对宝宝说,以后生气时不能打自己的头,打多了小脑袋就会变得不聪明的.也不能往墙上和门上撞,那样头会破,会流血,小脑袋会受伤,人就会变傻了.也不能打妈妈或是别人,别人也会疼,会不高兴的,以后该不爱和宝宝一起玩了.说的时候可以做出很疼的样子,给宝宝一个直接的经验,加深宝宝对别人疼痛的理解.
训练语言能力
随着宝宝的年龄增大,语言功能的逐渐完善,要训练宝宝通过言语来表达他的感受和需要,告诉宝宝有什么要求和不快就说出来,妈妈和你共同解决.
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在训练和改变宝宝不合适行为的过程中,宝宝周围的成年人,要注意自己生气时的表达方式,不能动手打宝宝或是打别人,1岁的宝宝已经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许多行为很可能就是从周围成人那里学来的.对宝宝从别的渠道,如电视或同伴处看到的不合适的行为,要予以否定,告诉宝宝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