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5
小孩脸色,手,特别鼻尖很黄,肛门痒,爱吃生食血常规好着哩,我怀疑得了钩虫病,或蛲虫病,或....哦!前一阵子吃橘子较多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啥病?在么治疗?
你好,肛门痒考虑宝宝被蛲虫感染了,蛲虫常在肛门处活跃,所以宝宝屁股痒,老是想抓挠,一般夜晚蛲虫比较活跃,这种情况应到儿科就诊,进行药物治疗,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你好,钩虫病可出现腹部不适,乏力,腹痛,痰检或可找到丝状蚴,消化不良,如果有肛门痒是蛲虫病的可能性大,建议你去查一下有无虫卵,再对症用药
以上是对“小孩得了钩虫病有什么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诊断]
1,皮肤损害:丝状蚴侵入人体时,局部皮肤产生小红丘疹,在1~2日内变成疤疹,于数日内消失.常见于趾间,足缘,足背踝部或指间,手腕等处.
2,感染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及消化不良症状.重者有口唇,结膜苍白,头晕,耳鸣,眼花,心悸等贫血症状.久病可有营养不良性浮肿,消瘦等.体检可有心脏扩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及下肢凹陷性水肿.
3,化验:血红细胞计数减少,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血红蛋白降低;粪涂片或漂浮法可找到钩虫卵;粪潜血试验可呈阳性.
指导意见:
治疗]
1,贫血严重者,在驱虫治疗前先纠正贫血.可给硫酸亚铁口服,一次0.3~0.6克,一日3次,饭后服.
2,驱虫治疗:
①甲苯咪唑:口服,成人剂量为一次100~200毫克,一日2次(分早晚空腹或半空腹服用),连服3~4日.儿童,老年,体弱者剂量和疗程酌减.严重心脏病,肝脏病患者应慎用.丙硫咪唑(400毫克顿服),氟苯味哩(100毫克/日,连续3日)疗效优于甲苯咪唑.
②噻嘧啶,又称“抗虫灵”,“驱虫灵”.口服,成人常用量为一次1.2~1.5克,一日1次,临睡前温开水一次送服,连服2~3日.但对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肝炎,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咯血等患者应慎用.妊娠早期应用本药可致流产.
③左旋咪唑:口服,成人一次100毫克,每晚顿服,连服3日.
对十二指扬钩虫疗效较好,但一般不单独用于钩虫病的治疗.
④噻乙吡啶:对十二指肠钩虫的疗效较好,但不如噻嘧啶的疗效,口服成人一次5毫克/公斤体重(通常用250毫克),半空腹一次顿服.出现轻微头昏,恶心,腹痛,流涎等副作用,但能自行消失.
⑤联合治疗:适用于混合感染和严重感染患者,或单一药物疗效不显著的顽固病例.服法为:一为噻嘧啶与甲苯咪唑,前者300毫克,后者200毫克(或400毫克),一次顿服,连续2日.
二为噻嘧啶与左旋咪唑,前者250毫克,后者50毫克,1次半空腹顿服.
病情分析:
如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经常奇痒,患儿夜间烦躁不安时,应注意有蛲虫病的可能,若能查到虫体,虫卵即可确诊.
一虫卵检查法:由于蛲虫特殊的产卵习性,粪便中虫卵检出的阳性率为5%以下.肛门外虫卵检查法有.
1.擦拭法:将棉拭子先置于消毒生理盐水中,用时拧干,擦拭肛门周围,在滴有50%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混匀后进行镜检.也可应用牙签的扁头插入有50%甘油或1%氢氧化钠溶液中浸润,然后用其刮拭肛门周围皱褶,将刮拭材料用盖玻片刮下,涂在载玻片上滴50%甘油或1%氢氧化钾1滴镜检.
2.漂浮法:用棉拭子置于生理盐水中,挤干,擦拭肛门周围,然后将棉试子放入有饱和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使虫卵洗入盐水内,再漂浮集卵进行镜检.
3.透明胶纸粘拭法:早晨排便前用透明胶纸粘拭肛门周围皮肤,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检查,连续3次,阳性率可达79.4%.该法简单,适合普查时应用.
二虫体检查法:患儿入睡后1~3小时检视肛门,如有虫体爬出,可用镊子挟住入入有酒精的小瓶中保存.因为蛲虫不一定每晚都爬出排卵,需要连续观察3~5天.
指导意见:
源,蛲虫病又极易自身感染,接触感染,吸入感染等.这样蛲虫病易广泛流行,以及在分布上具有儿童集体机械聚集性和家庭聚集性的特点,因此在治疗上应同时集体服药治疗,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口服药物:甲苯咪唑(安乐士)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的广谱驱虫药之一,口服后5%~10%的剂量以肠道收,绝大部分从粪便中排出,单剂1片(100mg),在2周或4周后分别重服1次.孕妇尽量避免使用.速效肠虫净(复方甲苯咪唑)除含有甲苯咪唑100mg外,还含有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顿服,1周后虫卵阴转率达98.5%.肠虫清片,主要成分阿苯达唑,通过抑制寄生虫肠壁细胞的浆微管系统的聚合,阻断虫体对多种营养及葡萄糖的吸收,导致寄生虫能量之耗竭,致虫体死亡.该药除杀死成虫及幼虫外,并使虫卵不能孵化,服药方法: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顿服2片(400mg);1~2岁者服1片;1岁以下者及孕妇不宜服用.中药:使君子,去外皮,炒熟.日剂量每岁1g(一粒半),1日3次分服,共服3天.服后不能饮水,以免发生呃逆.若与百部等量服用则效果更佳.
生活护理:
经彻底治疗后,1个月内不发生临床症状或体征,以及粪便检查无虫卵即为治愈.
【预后】
该病预后较好,无后遗症.
病情分析:
钩虫病表现为贫血,胃肠功能失调,肛门痒夜间特别明显.
指导意见:
治疗首先驱虫,用甲苯咪唑每次100克,每日两次,连服三日.纠正贫血,注意补铁及营养补充.
病情分析:
你好, 成虫引起的症状:
主要为失血性贫血,再加上由钩虫引起的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而致营养缺乏,就更加重贫血的程度.故随着疾病的发展,患儿常有面色苍黄,皮肤干粗,毛发疏稀,失去光泽易于脱落.营养及发育均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不愿活动.有时烦躁不安,眩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的症状.发病初期先有食欲亢进,继之食欲减退,时诉上腹部不适,有腹胀及疼痛感.有时腹泻,有时便秘.
指导意见:
最好的方法是药物驱虫,肠虫清.减少和控制钩虫病必须坚持采取驱虫治疗,加强粪便管理,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等措施.另外,广泛宣传普及钩虫病防治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生食瓜果蔬菜要反复清洗,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以上是对“小孩得了钩虫病有什么症状”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钩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与感染钩虫的种类,数量,时间和个人营养及免疫状况有关.绝大多数是无症状的钩虫感染者.一,贫血(循环系统) 贫血是钩虫病最突出的表现.长期漫性失血造成铁及蛋白质的损失,引起缺铁性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在重度感染后3-5月可逐渐出现严重的进行性贫血,病人有头昏,眼花,耳鸣,乏力,劳动后心悸,气促,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或呈腊黄色等症状.二,消化系统 可导致慢性炎症和胃肠功能紊乱,引起消化道症状.
指导意见:
粪便检查以检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免疫诊断方法应用于钩虫产卵前,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在流行区痰中有钩蚴及表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确诊为钩虫病.
病情分析:
证见: 轻则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重则面色萎黄或面黄而虚浮,头晕耳鸣,心悸气促,下肢浮肿,胃脘疼痛,纳差,大便黑烂.舌质淡,脉细弱.
诊断方法:
1,皮肤损害:丝状蚴侵入人体时,局部皮肤产生小红丘疹,在1~2日内变成疤疹,于数日内消失.常见于趾间,足缘,足背踝部或指间,手腕等处.
2,感染轻者,仅有上腹部不适及消化不良症状.重者有口唇,结膜苍白,头晕,耳鸣,眼花,心悸等贫血症状.久病可有营养不良性浮肿,消瘦等.体检可有心脏扩大,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及下肢凹陷性水肿.
3,化验:血红细胞计数减少,嗜酸粒细胞轻度增多,血红蛋白降低;粪涂片或漂浮法可找到钩虫卵;粪潜血试验可呈阳性.
指导意见:
建议您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查看,遵医嘱用药
以下方法仅作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主方榧子杀虫丸(方药中等《实用中医内科学》)加减
处方:榧子,槟榔,红藤,百部,苦楝根皮各21克,雄黄3克,大蒜9克(取汁).共研末为丸(或用散剂).每次10克,每日3次,连服3日.用米汤送服,忌食荤油之物.
病久出现气血虚弱者,应先健脾益气生血,然后祛虫,或补气与驱虫兼施.补益气血可用归脾汤加减:党参20克,白术12克,黄芪15克,当归12克,茯苓15克,远志5克,熟枣仁12克,龙眼肉lO克,木香6克,大枣5枚.若兼祛虫者,可加入鹤虱,槟榔,雷丸,贯众,苦楝根皮,榧子等其中的1.2味.
2.单方验方
(1)雷丸枳实汤(何春水等《精选千家妙方》)
处方:雷丸9克(研末,2次冲服),枳实,槟榔,鹤虱各12克,金铃子,苦参各lO克,广木香6克.除雷丸外,余药用水500毫升浸一夜,煎至300毫升,分2次服,于晚上睡前及翌晨空腹时各服1次.每日1剂,连服3-5剂.服药期间,禁食油腻及辛辣等物.
(2)驱钩虫汤(广州中医学院《中医学新编》)
处方:苦楝根皮30克,槟榔15克,水煎去渣,加入适量白糖.睡前1次口服,连服2天.
(3)雷丸散(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雷丸60克,研为粉末.1日内分3次服,间隔数日可再服1次.
(4)马齿苋方(胡熙明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处方:鲜马齿苋9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白糖15克,白醋15克.每晚睡前服,连服2个晚上.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