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我家宝宝5岁了,从两个月前脖子老是一动一动的,我怀疑是不是有多动症,如何治疗
两个月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没有治疗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不是多动症,如何治疗
病情分析: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最好能给宝宝做上一个脑电图来确诊,
指导意见:
抽动症或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慢性病,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按照专家的治疗方案坚持治疗方可见效.药物治疗的同时家长的配合也是很主要的,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不可过度劳累,要保持足够的睡眠,在家庭环境里,应避免直接用敏感语言明示患儿症状,在患儿抽动时应给予忽视,视而不见状给予患儿更多的鼓励,培养孩子建立自信,缓解压力孩子应该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应与学校老师沟通,避免给予患儿敏感性语言批评教育,要很好的配合治疗期患儿的教育工作注意治疗期的饮食,不吃油腻,生冷,含铅量高的食物,服药期间不吃辛辣,海鲜,方便面,膨化食品,应以清淡佳肴为宜,适当补充营养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宝宝很有可能是由于多动症引起的症状
指导意见:
你的宝宝的情况我建议首先就要多补钙治疗,建议最好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咨询治疗看看
生活护理:
祝你的小孩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你好,不排除是多动症导致的
指导意见:
你好,建议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下,是的话给予派醋甲脂片药物治疗
以上是对“小儿多动症”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多动症是一个综合征的表现
指导意见:
你孩子的情况只是单一的一种,不能诊断,你可以先检查孩子脖子有什么其他原因造成的,多动症可以纳入儿保科的检查,排除以下也没什么坏处!
病情分析:
您好,孩子的情况,仅凭脖子老是一动一动的,是不能确定孩子有多动症的,还要根据孩子的智力发育情况,因为多动症属于脑部疾病造成的.
指导意见:
应该到医院小儿科进行专业的诊断,还要注意孩子的缺钙等表现的可能,及时检查一下,祝孩子早日康复.
按你所说的症状,不是多动症,从中医的角度讲是内风,从营养的角度讲是少了某种营养,为了宝宝健康,建议你还是去医院好好的检查一下,
病情分析:
你这个小孩不是多动症,完全可以放心
指导意见:
建议继续观察,合理引导.,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以上是对“小儿多动症”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什么是儿童多动症(MBD)
什么是多动症?MBD是什么意思?两者又是什么关系呢?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第一次将儿童活动过度视作病症.此后,许多精神病学家,儿科专家,心理学家及教育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类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1947年,斯特劳斯等认为多动症是由脑损伤引起的,故将该症命名为“脑损伤综合症”.格塞尔和阿姆特鲁德在1949年对此提出了新的看法,认为这种症状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在之后的近二十年间,不少学者在对具有这一病症的患儿实施神经系统检查时发现,约有半数出现轻微动作不协调,以及平衡动作,共济运动和轮替动作等障碍,但没有发现瘫痪等脑损伤引起的其他体症,故认为多动症不是脑轻微损伤的结果,而是由脑功能轻微失调所引起的.于是,(1962年各国儿童神经科学工作者聚会牛津大学,决定在本病病因尚未搞清之前,暂时定名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就是这种病症的英文缩写.1980年,美国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Ⅱ)中,将此命名为“注意缺失障碍”(Attentional Deficit Disorder),简称ADD.
由于诊断标准不一,各国对多动症发病率的统计结果也差异较大.美国报道儿童的发病率为20%,而我国的统计结果是患病率不超出10%,其中男孩大大多于女孩,两者比例约为9:1.
儿童多动症的临床表现
1.注意障碍
患儿注意力难以集中,干什么事情总是半途而废,即使是做游戏也不例外.环境中的任何视听刺激都可分散他们的注意.患儿进小学后,在课堂上症状表现更为明显,坐在教室里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集中注意听讲的时间很短,他们无论是看连环画或看电视,都只能安坐片刻,便要站起来走动.
2.活动过度
患儿往往从小活动量就大,有的甚至在胎儿期就特别好动.随着出生后身体机能的发展更显得不安分.学会了走就不喜欢再坐,学会了爬楼梯后就上下爬个不停.进幼儿园后,这些儿童也不能按正常要求的时间坐在小凳上.到了学校,大部分孩子因受制约而增加了对自己活动的限制,多动症患儿过度活动则更为明显.上课时他们小动作不断,甚至全站起来在教室里擅自走动.一放学便像利箭一般冲出学校.这样的儿童走路蹦蹦跳跳,到了家里翻箱倒柜,忙个不停,即使晚上睡觉也经常不停翻动身子,磨牙,说梦话.多动症儿童中约有一半会出现动作不协调,不能做系纽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不会用剪刀.
3.感知觉障碍
表现为视一运动障碍,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左右辨别不能,经常反穿鞋子,听觉综合困难及视一听转换困难等.
4.情绪和行为障碍
多动症患儿情绪不稳,极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一兴奋就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他们在学校会经常主动与同学争吵或打架,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如不顾危险从高处跳下;想喝水时不顾杯子里的水是凉是烫,抓起就喝.这些冲动有时会导致一些灾难性的行为结果.
5.社会适应不良
患儿常表现为个性倔强,不愿受别人制约或排斥小伙伴,所以很难与其他同龄儿童相处,不得不常找比自己年龄小的儿童游戏.
6.学习困难
虽然多动症儿童的智力大多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学习成绩却普遍很差.由于他们上课,做作业都不能集中注意,情绪容易波动,这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感知觉方面的一些障碍也会导致一些学习困难,如视-听转换障碍会使患儿阅读困难,而空间位置知觉障碍和左右辨别不能会使儿童在学习算式和一些算术符号时发生困难.写字,画画,手工等学习活动也会受到这些感知障碍的严重影响,留级生中多动症患儿占了相当的比例.
儿童多动症的发病原因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怎样确定孩子是否患多动症
根据国际诊断标准,这类儿童必须有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多三个特征.
注意涣散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3项:
1.做事情往往有始无终.
2.上课常常不听讲.
3.注间容易随境转移.
4.很难集中思想做功课和从事其他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事情.
5.很难坚持做某一种游戏或玩耍.
冲动任性
1.往往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2.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3.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
4.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
5.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叫喊.
6.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等待轮换.
活动过多
至少具备下列之中的2项:
1.坐立不安.
2.经常奔跑.
3.难于呆在教室座位上.
4.躺在床上还常常扭动翻身.
5.终日忙忙碌碌,没完没了.
6.7岁以前开始出现多动现象.
7.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
在应用上述诊断标准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在允许活动的场合,如下课时,放学后,不管孩子的活动多么厉害,也无诊断意义.只有在不该活动的场合,如上课时,做作业时,而他仍约束不住,始终动个不停,才有诊断意义.
第二,如只有活动过度,而无注意力涣散,不能诊断为多动症.相反,若注意力涣散明显,而无活动过度,才应考虑有多动症的可能,因为有的儿童属所谓“不伴多动的多动症”.在美国,从1979年起,根据多动症最为常见和突出的症状是注意力集中困难,已把“多动症”改称为“注意缺陷症”并分为“注意缺陷伴多动”及“注意缺陷不伴多动”两种,后者也就是“不伴多动的多动症”.
指导意见:
儿童多动症的药物治疗
目前大多数专家认为,利他林治疗儿童多动症非常有效,可使注意力集中,缓解活动过多的症状,从而达到改善行为的目的.患儿随着行为的改善,学习成绩也会有所提高,随着情绪的稳定,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会减少.因此,该药也间接地促进了儿童的心理发育.不过,利他林唯一的缺点是,它无法根除这种疾病,只能长期服用.
利他林每片10mg,每晨1片,餐后服用,如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不显,可酌情增量,药物有效剂量,因人而异家长应经常与老师联系,密切观察反应,摸索其有效量,如出现食欲减退,头昏,失眠等情况,家长不必惊慌,可稍减量,2-3周后,患儿即可适应,反应消失.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在周日,假日及不学习时,可以不服药,寒暑假也可停药,但如假日须要学习及做作业,可在学习前半小时服用利他林.利他林一次服药作用时间只能维持4-6小时,因此,必须坚持长期服药才有效果,随意停药,症状又复出现.根据个人不同情况,可服用1-5年,但随年龄增长,情况好转,药量可逐渐减少,直至停药.
生活护理:
依我看您的宝宝不是多动 症,很有可能是不良习惯.
你好引起孩子多动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脑组织器官性损害,还有一部分遗传因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家人教育方法不当早期智力开发过于频繁过量,环境压力大,食用含铅过度的食物等等多动症的孩子要少看电视,合理规范生活,规范日常生活规律,注意护理,用药期间尽量不要感冒,饮食方面切忌刺激辛辣油腻性食物,不要吃零食
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你的孩子不排除多动症的可能
温馨提示:
要提倡婚前检查,适龄结婚,切勿早婚、早孕,也勿过于晚婚、晚孕,避免婴儿先天不足;有计划地优生优育。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