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右肋常有针刺的疼痛后背也疼息肉最大0.6mm
2007时常生气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吃消炎利胆片和胆舒软胶囊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是否需要手术,手术的最佳时期,平常应注意什么
病情分析: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
指导意见: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对症下药,多多锻炼身体,要以药物为辅,必要时还要找专家会诊,祝你身体早日康复
病情分析: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常常造成患者延误.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一则会出现如血管损伤,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无论是哪一种并发症,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再则是治标而非治本,因为手术针对的只是病灶,而没有针对致病因素,所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指导意见: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生活护理:
胆囊息肉患者应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宜多食的食品如下: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5,宜用煮,蒸,烩,炒,拌,氽,炖的烹调方法,不用油煎,炸,烤,熏的烹调方法.
6,山楂10克,杭菊花10克,决明子15克,煎汤代茶饮或饮用绿茶.
7,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泡茶饮.
病情分析:
你好,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指导意见: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以上是对“胆囊多发息肉”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
指导意见:
饮食注意事项编辑本段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干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病情分析:
胆囊息肉又称胆囊隆起样病变或胆囊肿瘤.胆囊息肉样病变是泛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亲切非结石性病变总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其他与慢性儿子胆囊炎相似主要同意表现为右上腹轻度周四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不动并无症状置疑只是德技在做多说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亲人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该病应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为辅.
指导意见:
胆囊息肉病变临床并不少见,手术是根治的方法,但并非所有胆囊息都需手术治疗.因其病变类型不同,大小不一,疾病转归亦不尽相同,因此其手术适应症各家掌握也不一致.
手术时机选择:胆囊息肉样病变术前有时难以定性.根据胆囊息肉样病变恶变可能性的高危因素我们提出下列手术指征:
(1)单发病变,大于10mm,蒂粗大者,尤其是位于胆囊颈部,年龄大于50岁.
(2)多发病变,伴有胆囊结石,有症状,年龄大于50岁.
(3)单发病变,小于10mm,无症状,年龄小于50岁,允许观察,随访;病变增大或形态有变化则应手术治疗.
(4)多普勒彩超检查病变有丰富血供提示为恶性新生物.
(5)CEA(肿瘤标记物),测值明显升高且除外其它胃肠道肿瘤者.
(6)胆囊息肉样病变,有明显症状且反复发作者.
(7)对直径小于5mm无症状病人应间隔3到5个月随访检查.一旦病变增大或症状明显亦须行手术治疗.
生活护理:
平时少吃油腻食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病情分析:
你好,你的情况是出现了胆囊多发息肉
指导意见:
暂时可以观察,不需要手术,超过1厘米时可以手术治疗,如果切除胆囊,不会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可以出现一年左右的腹泻.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