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咨询描述: 在大医院确诊为此病.
曾经的治疗情况和效果: 每月去一次,每次用药不同每次换药,吃的抹地都有,开始可以后来就不管用.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怎么治疗和护理
病情分析: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相关的慢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它与哮喘和过敏性鼻炎一样,同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俗称过敏性疾病)范畴.
指导意见:
特应性皮炎是反复发作的慢性病.治疗特应性皮炎以外用类固醇软膏及抗组织胺口服药为主.
病情分析:
特应性皮炎(简称AD)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过敏性体质的婴幼儿及青少年,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膝窝,四肢背侧等,患部会出现红疹,皮肤变厚,粗糙情形.即通常说的湿疹的一种,是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常伴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病程长,治疗难.
指导意见:
可以用局部免疫调节剂,是通过特异性针对皮肤局部的免疫因子而产生治疗作用的一组药物.不良反应小,代表性的药物为大环内酰胺类免疫调节剂,目前已在国外上市的有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而他克莫司软膏对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疗效尤为突出.
一旦患了特应性皮炎,患者一定要到皮肤科医生处就诊,治疗时间比较长,注意事项也比较多.患者不要自己乱用药,否则会带来不少副作用.
另外一定要做好溃烂部位的消毒防护,以免引起感染加重病情.
病情分析:
你好,特应性皮炎说明宝宝是过敏体质,这个和过敏,湿疹的治疗是大同小异的,只不过特应性皮炎的病程更长,生活中需要更注意些了.
指导意见:
耳朵处用生理盐水或者硼酸湿敷,眼睛处也可以湿敷,不方便湿敷可以用棉签多蘸几次,这两个可以进入眼睛的.等皮损干燥了外用百多邦或者夫西地酸软膏抗感染.急性期可以点滴青霉素类抗生素,特别是咽部充血的患儿使用青霉素治疗对皮疹的效果是不错的,因为特应性皮炎的皮肤症状和咽部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超敏反应有关系,所以如果宝宝有咽喉充血,扁桃体发炎的话可以使用一周的青霉素.外用药物可以急性期可以使用艾洛松或者尤卓尔,等皮疹好些了之后可以使用他克莫司,这个对特异性皮炎等慢性皮肤病的效果是很好的,它是免疫调节剂,没有激素的副作用,可以长期使用.
生活护理:
特应性皮炎的护理主要就是润肤,最好买雅漾,理肤泉或者丝塔芙等医学护肤品给宝宝全身使用,慢性皮肤病的润肤很重要.
以上是对“特应性皮肤病怎么治”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病情分析:
特应性皮肤病也称异位性皮炎,或遗传过敏性皮炎,也叫体质性湿疹,总之本病和遗传或特应性体质有关.
本病在治疗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刺激,而让“皮肤得到休息”.
指导意见:
本病的治疗和湿疹,接触性皮炎治疗基本一致,首先要抗过敏,小儿有保护脾胃,助消化,还要用抗生素,但最好不用青霉素,更不能用磺胺类.严重的要用激素.内服外用相结合.
所用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当然用中药更好.
中药内服当用健脾胃,清湿热,疏风邪之法,可以给小儿香桔丹,五福化毒丸,清解片,防风通圣丸等.
中药煎剂:消风导赤散疏风清热利湿:牛蒡子,黄连,白鲜皮,生地,赤茯苓,薄荷,金银花,木通,灯心草,甘草.
中药局部治疗以避免刺激,消炎,收敛,镇静止痒为原则.
生活护理:
遗传性过敏性皮炎婴儿期护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以注意喂养方法,避免不良刺激为原则,悉心护理,往往事半功倍.定时定量喂养,患儿不宜过饱,以免劳伤脾胃.对牛奶或其他蛋白食品宜煮沸稍久,可减少抗原性.限制糖类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乳母也要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衣服多用柔软的棉织物,避免化纤和毛织品衣服直接接触患儿皮肤.患病期间暂时不宜进行预防注射,此时患者正处于高度易致敏状态,预防注射做为一种抗原性物质可能会加重病情.要避免接触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患者,本病患儿由于存在一定的免疫缺陷,易被感染.
患儿应尽量避免刺激,不乱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如含酒精的剂型),不用热水烫洗,药物冷敷也可能起到清洁的目的,痂皮较厚可用蓖麻油闷软后去除.尽量控制搔抓,较小的婴儿可以戴上手套,以免因搔抓使皮肤感染.搔抓,哭闹较重,应给以外用止痒药.
预防对遗传过敏性皮炎很重要
本病目前倾向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加强生活的调护,可以防止本病的发生,加剧和恶化,使已发病者缓解甚或好转.精神因素对本病影响较大,将疾病的病因,发展,预后告诉患者及其家属,尤其应让其认识到本病并非不治之症,随着年龄增长常明显缓解以至痊愈,无传染性,不影响患者健康,如与医师配合治疗岢以加速本病的缓解和痊愈.去除或疑病因,重视环境因素常使三病的治疗事半功倍.酒类,辛辣刺激饮食及鱼,虾,蛋,奶等都可能诱发本病.应注意观察灰尘,花粉等吸入物与本病的关系,可疑者应尽力避免吸入.患者的衣物尽量少使用人造纤维和毛织品,洗涤时应尽可能把肥皂漂洗干净;尽量避免紧张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出汗过多都皮损加重;不随便注射青霉素及血清制剂;计划免疫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问题随时治疗;防止各种感染,尤其是感冒.患儿较小缺乏自理能力,尤其是有的患儿因皮损瘙痒较剧,常常哭闹,需要家属对患儿更多一份耐心,悉心护理,不急不燥,以利于疾病恢复.
温馨提示: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就医 疾病信息 健康经验 症状信息 手术项目 检查项目 健康百科 求医问药
用药 药品库 疾病用药 药品心得 用药安全 药品资讯 用药方案 品牌药企 明星药品
有问必答 内科 外科 儿科 药品 遗传 美容 检查 减肥 中医科 五官科 传染科 体检科 妇产科 肿瘤科 康复科 子女教育 心理健康 整形美容 家居环境 皮肤性病 营养保健 其他科室 保健养生 医院在线